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2016-09-27 00:28:59  作者: 来源:     

一个地方的发展,思路是前提,工作是关键。武都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区委、区政府给出的答案是,认真学习贯彻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冷静分析武都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高扬发展旗帜,大力实施基础活区、特色强区、工业富区、商旅兴区、形象名区五大战略,做大做强花椒、油橄榄、核桃、蔬菜、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着力培育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建筑建材、水电能源四大工业体系,全力抓好灾后重建、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等重大基础项目建设,构筑连接西南西北大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现代商旅物流业,创建全国最大的花椒、油橄榄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构建毗邻城市旅游经济圈和商贸物流中心,打造甘肃南部宜居、宜游、宜商山水园林化现代中等城市,加速推进农业主导型向工商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转变,为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而努力奋斗。

高扬发展旗帜,苦抓实干,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这是一个名为“乱石窖”的地方,如今生长出一个美丽的新村,这就是柏林乡浩家沟村,走进老党员浩生科家,新式沙发、茶几、电视柜一应俱全。浩生科激动地说起了浩家沟的新变化:“我们现在不仅建起了新房,而且用上了自来水、沼气,修通了通乡公路,硬化了村内道路,这样的生活,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如浩家沟村一样,武都区一个个新村拔地而起,7万多户群众入住一座座漂亮的新居,一所所学校传出朗朗书声,一座座崭新的医院为广大群众解除病患,一条条道路通往山里山外,一个个产业基地蓬勃兴起。在市委总体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武都区高扬发展旗帜,发扬“有条件积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创业精神,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创新适合区情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区四大班子领导以身作则,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凝聚每一份智慧,抓住每一个机遇,办好每一件事情。广大干部职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5.75亿元,占年计划的78.1%,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92亿元,占年计划的64.4%,同比减少29%;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1亿元,占年计划的117.8%,同比增长8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92元,同比增长10.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3亿元,占年计划的72.5%,同比增长16.37%。城乡面貌焕然一新,55万人心中绘制最美的愿景。

擦亮品牌,挺进终端市场,武都花椒一路欢歌,飘香四方,油橄榄加工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产业开发好戏连台

马街镇马街村村民郭平安去年摘了400斤花椒买了6000元,除去工价和肥料只落了2000多元,今年虽然只摘了300多斤,却买了9000多元,除掉各项开支还有5000多元的净收入。郭平安花椒减产增收的奥妙何在?

来自重庆、成都等外地客商说:“今年来武都区收购花椒,感受到武都花椒的质量就是好,市场监管很到位,市场秩序良好。作为我们外地客商,只要花椒质量高、干净,我们高价都愿意收,市场秩序好了,我们就能够放心的到各个市场收花椒了。”外地客商这种良好的评价因何而来?

原因在于花椒成熟收获时节,武都区果断决策,强势介入市场调控。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李旺泽说:“区委区政府代表广大椒农的利益,强势介入花椒的销售博弈,改变博弈格局中的强弱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心里只装着椒农,政府调控的最终目的是 实现农民增收入,客商增票子,政府增税收。”

武都区认真贯彻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创造性的提出了“力争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把武都创建成全国最大的花椒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把‘武都花椒’打造成全国知名地域品牌,显著提升花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花椒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新战略定位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都区成功举办中国陇南武都花椒产销对接暨经贸洽谈会,签订花椒购销合同24个,签约量1295万公斤,签约资金6.475亿元。花椒销售时节,武都区做出了实行指导价收购花椒的决定,于此同时,区上成立了东、西、北三路监管组,深入全区各乡镇,检查花椒质量、现场解决花椒买卖纠纷,制止相互窜通、压级压价、牟取暴利、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利用虚假信息和欺诈手段购销花椒的行为。政府指导价交易,督察组重拳整治,使武都的花椒市场秩序规范有序,交易火爆,广大椒农喜笑颜开,经销商满意放心,初步确立了武都花椒全国最大产地的价格话语权。今年全区近100万亩花椒产量达2000万公斤,产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达1309元,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为了最终拿下终端市场掌控权与市场发言权,形成统一的市场营销体系与价格优势,打响“武都花椒”品牌,武都区再添措施,加强对椒农的信息沟通与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经销商的团队作用,紧盯终端市场,实现收益最大化。

武都区已累计发展油橄榄19.1万亩,预计今年鲜果产量为1500吨,产值1350万元。油橄榄基地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盛果期的陆续到来,深加工的压力越来越大。武都区想尽一切办法扩大油橄榄加工规模,提升油橄榄加工水平和档次。今年,陇南祥宇油橄榄公司又从德国福乐伟公司引进一条年处理3600吨油橄榄果生产线,这样,三台设备同时运转,日加工能力提高到280吨,年加工能力提高到8000吨。同时,陇南世博林油橄榄公司也新上一条年产3600吨的生产线,加工能力由原来 300吨提升至3900吨。目前 全区已兴建油橄榄加工企业10个,以加工油橄榄为主,研制开发出了保健油橄榄丸,系列化妆品、橄榄茶、橄榄酒等六大类40多个产品,注册了“田园品味”、“田园年华”、“博林牌”、“祥宇牌”等商标,系列产品已在北京、上海、大连、昆明、成都、兰州、西安等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其产品倍受中外消费者青睐,是国内仅有的有品牌的油橄榄产品。 全区44万亩核桃、18.6万亩中药材、146万亩蔬菜扮得桑田沃野竞芬芳。武都区还高标准规划,着力打造花椒、油橄榄、蔬菜、核桃、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标准化基地。

项目建设遍地开花,一场高筑跨越式发展牢固支点的项目大会战生动上演

灾后恢复重建给武都区带来八大类1444个项目31.87亿元中央重建资金,涵盖了城乡居民房屋重建、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学校、医院、广播电视、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除此之外,还包括生态环境恢复重建项目,防灾减灾恢复重建项目。加上深圳、兰州援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50多亿元;武都境内实施的兰渝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恢复重建等项目投资总额接近300亿元。这在武都区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武都区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深圳、兰州援建这三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个个大项目落地生根,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热潮,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出力,问题在一线解决,一场高筑跨越式发展牢固支点的项目大会战在武都生动上演。年初确定的332个重点项目中,长江大道沿线综合开发等106个续建项目进展较快,226个新建项目有163个开工建设,竣工153个,完成投资27.6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3.6%。。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成,重建工作接近尾声。全区开工重建项目887项,开工率为91.3%;竣工570项,竣工率为58.6%;累计完成投资71.55亿元。全区5210户城镇居民重建户中开工重建4745户、开工率为91%,竣工4172户、竣工率为80%;截止目前,开工重建学校99所,交付使用93所;开工重建医院41个,竣工40个;198项水利工程全部竣工;开工泥石流治理工程62项,完成39项。深圳援建的16个项目中已开工10项,3.28亿元深圳援助灾民建房资金全部落实到户,深圳直接援建的武都深圳中学和兰州军区援建的八一中学均已投入使用,兰州市援建的渭子沟白龙江大桥即将开工建设,红十字会援建的学校、卫生院和灾民建房项目已全面完成。进一步充实加强了协调服务力量,全力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共兑付武罐高速公路各类补偿资金2.2亿元,完成永久性征地4200多亩;完成兰渝铁路永久性征地2460亩、临时用地3240亩,拆迁居民住房7844896间,搬迁机关单位6家、企业12户。

破解工业“短腿”难题,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大幅增长

工业“短腿”是武都区经济低水平的重要因素。武都区着力培育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建筑建材、水电能源四大特色工业体系,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8.33亿元,同比增长75.6%;工业增加值完成2.68亿元,同比增长63.7%;原煤、水泥、发电量等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润基水泥厂实现了达产达标佛仁制药公司顺利通过GMP认证,椒园坝水电站、海地页岩砖厂、三元混凝土搅拌生产线、宏达面粉厂年加工10万吨小麦制粉生产线、世外油橄榄加工厂等项目基本建成。

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山水园林化现代中等城市

按照“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山水园林化现代中等城市”的目标定位,武都区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江南片区、石坡坝规划和角弓、桔柑等小城镇建设规划,全面加快钟楼滩新区、江南片区、石坡坝、吉石坝开发和旧城区改造进度。长江大道向西延伸到两水、向东延伸到汉王的规划设计已编制完成,即将启动实施,城市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城区集中供热、主街道铺油改造、污水管网收集、人行道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莲湖广场和长江大道沿线开发进展顺利,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品位进一步提升。

群众教育大覆盖,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为充满机遇的武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武都区从去年以来,利用冬闲时间,组建了一批由理论工作者、农业技术人员以及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养殖大户、劳务输转能人、遵纪守法先进个人、灾后重建先进典型组成的宣讲队伍,深入到全区各乡镇、村社、农户家中开展以“讲政策思路、讲道德法规、讲科技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大宣讲活动。这是一次群众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创新。事实证明,这次大规模的农村宣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明显的效应,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为充满机遇的武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的推动了全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