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农村公路建设暖民心
武都讯(通讯员杨建辉)驱车奔驰在武都农村道路上,昔日那一条条泥泞不堪的“水泥路”,如今已被平坦的水泥路或柏油路取代,过去那一条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如今已被宽阔的新路替代……一条条阡陌纵横的农村新路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通向全区的乡村田野,使原本遥远的山乡变得近在咫尺。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给老百姓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谈及农村道路的变化,马街镇姜家山村群众感慨万千。“过去,农村道路不畅通,农产品运输太艰难,就连一年辛辛苦苦种植的花椒也因交通不便变不了‘现钱’。”村民姜左才说,“这几年,政府争取项目,修整道路,泥土路变成了沙土路,有的路还硬化成了柏油路或水泥路,现在还正在修高速路、火车路,这么大的变化都发生在我的家门口,我都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
该村党总支书记姜合合深有感触地说:“过去道路没有硬化时,群众出行极不方便,天旱一脚土,雨天满脚泥。2009年政府加大投入,实施通村道路铺油硬化,姜家山村成为全区实施道路水泥硬化第一村。现在好了,出行方便不说,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的路子更宽广了。”
如今,姜家山村道路已变成水泥路,为发展全村经济创造了条件。花椒、旅游、劳务等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户户盖起了新房,彩电、摩托车、手机等高档电器产品也“进驻”寻常百姓家……姜家山整修道路“整”出了好日子。
岂止是一个姜家山村!武都大地到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武都区委、区政府抢抓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干成了以前想干而没有能力干成的大事、实事、喜事。
要致富,先修路;路是信息,路是财富。近年来,武都区把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施工,大力推进以“通乡、通村、通畅”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出行难、增收难、致富难的问题。
今年,马街至姜家山10.45公里、至蒿坪3.265公里的通村水泥硬化路通了;司家坝至昌河坝48公里铺油路竣工了,马街石坪至汉林5公里同乡油路已完成形象进度的50%,15座便民桥已完工12座,其余正在紧张施工……这些只是武都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公路通了,距离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宽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农村道路建设,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农民朋友把农村道路亲切地称为“致富路”、“连心路”、“爱民路”。武都区交通局局长孟武生信心十足地说,“‘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国办《意见》为契机,抢抓公路建设机遇,力争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沙石路的目标,让武都公路交通建设再上新台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