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农村面貌大变样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通村公路和一幢幢漂亮美观的新农宅相映生辉,如同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沐浴着秋日暖阳,走进武都区每一个乡镇村社,不禁会被交融着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的新农村所陶醉。
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自开展文明长廊建设活动以来,我们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房子庭院亮亮堂堂、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就连村道也被村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可真帮了我们村干部的大忙!”石门乡上沟村支部书记林社福如是说。
来到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异地重建的马街镇感恩村,整齐的新房,宽敞的道路,干净的村部广场,顿时,一股和谐文明的新风扑面而来。谈及文明长廊建设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林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大家了解文明长廊建设后,家家户户、村道广场的卫生比以前更加干净了,读报栏也被村民们擦洗亮铮铮的。大家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意识比以前更强了,村子里处处呈现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新景象。”
学习之风深入人心
“只要一有空,我们就到‘农家书屋’来看书。要么学些科学种植方面的知识,要么看看报纸杂志,让自己多掌握些东西。”前来外纳乡“农家书屋”学习的几个村民纷纷说。“自从办起了这个农家书屋,大伙农闲时来看看书,查阅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给脑子充充电。”书屋管理员贾维介绍说。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报纸。现如今,种田要讲科学,要掌握农业生产信息,这样才能知道种什么好、怎么种,一年到头才能有好收入。”在读报栏前面看报的几名马街镇感恩村村民对笔者说。
在两水镇后村,几名年轻人正在网上查阅有关蔬菜种植的知识。村党支部书记陈谢娃一边挤在人群里学知识,一边告诉笔者:“村上的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后,我们经常组织村民来这里学习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了解农产品行情,交流自己的意见。现在,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农民发展致富的‘良师益友’。”
家园美化意识遍地开花
为了给广大村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武都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活动会议精神,在农村实行乡镇、村组、农户环境卫生定期集中清理制度,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并引导农民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环境变美了,农民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悄然改变。贺家坪村村民潘青林感慨地说:“地震之后,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前庭小康房、后院果菜园、进屋瓷砖地、出门水泥路、做饭用沼气、厕所用水冲、洗澡太阳能,再加上一应俱全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现代化设备,我们的生活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以前,劳作一天回来洗个澡都不方便,现在条件好了,不仅每天都能冲个太阳能热水澡,而且干活有工装,出门换时装,再也不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了……”村民们纷纷说道。
如今走在武都乡间,看得最多的是村民们劳作完后打扫村道、庭院的身影,听得最多的是爱护环境、治理环境的朴实话语,报纸、电视、网络……环境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的目的、意义深入人心,自己动手、美化家园,创造优美人居环境的意识已在武都农村遍地开花。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