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结构调整增效益
武都讯(通讯员杨建辉)深秋季节,走在武都区白龙江沿岸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蔬菜和油橄榄果。深秋的农田原本是单调的,然而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种植的多样化,使田野充满了勃勃生机,披上了斑斓色彩。
今年以来,武都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面积种植蔬菜、油橄榄等各类经济作物,实现了节水和增收的双赢。“通过结构调整,我们村今年种植的特色农作物比较多,全村特色产业种植预计能占到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两水镇前村村支部书记张德思对本村的种植情况了如指掌。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武都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当地土地和光热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全区农业生产逐步向多样化、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生产和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高的特点。今年,武都区动工建设吉石工业园区已 雏形渐露,115座塑钢大棚已完成搭建,5座日光温室已完成墙体砌砖,养殖、养鱼小区及沼气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中,不断向特色种植和结构调整要效益。全区今年百万亩花椒喜获丰收,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翻,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累计达到33.6万亩。在两水镇一直从事农产品收购的马晓芬道出了农户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原因:“过去,这里的农民以种植大麦、小麦、玉米为主,种大麦、小麦效益不是太高,1亩地就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种蔬菜、冬播洋芋等,一年下来,每亩地收入最少也在万元以上,销售也不存在问题,所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