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种中药 发“药财”
武都讯(通讯员 张鑫)“科技培训好,中药材种植好,党的政策更好”。 洛塘镇褚家山村村民褚成美喜滋滋的对笔者说。近两年,褚成美通过参加科技培训,掌握了科学的中药材栽培技术,今年种植当归、党参等药材20亩,收入5万元,从而一举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在褚成美的示范带动下,今年这个只有31户人的小村中药材栽培面积达300亩,收入近100万元。
武都区共有中药材资源1270种,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称,该区生产的红芪、党参、当归、大黄等四种药材,分别是甘肃省五大名药之一,因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品质优而畅销国内外。近年来,武都区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把中药材产业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来抓,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推广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办法,举办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至目前,全区已发展党参、大黄、半夏、猪苓、当归等销路好,收益高的中药材18.6万亩,产值高达1.36亿元。在全力发展种植的同时,武都区把目光投向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兴建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区已发展药材加工企业198个,从业人员多达2万余人。
中药材产业的迅猛发展,必将拓宽武都农民的增收致富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