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浩家沟:“布达拉宫”般的美丽

    2016-09-27 11:07:24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柏林乡浩家沟村新农村建设侧记

浩家沟,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灾后重建期间,这里因异常艰难的重建工程和浩家沟人不屈不挠的重建精神而享誉武都。

浩家沟村原有143559人,异地重建89户,当地群众收入主要以花椒、中药材及劳务收入为主,人均纯收入为2600元,该村异地重建按区委、区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设,每户占地100平米(住房面积60平米,院落、围墙、大门及护栏40平米),目前,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室、卫生室、五保家园已配套齐全,789户阶梯状分布的房屋整齐划一,被当地群众形象的称作“武都区的布达拉宫”。

创先争优,争做先进党组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直以来,浩家沟村党支部按照抓党建、强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努力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是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创先争优。村支部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传授一门实用技术、推荐一个致富项目”活动,邀请区花椒中心技术人手把手培训花椒修剪嫁接技术,多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为当地群众开展电焊、裁缝等多项技能培训,为全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通过3+5工作方法打造“阳光村务”。围绕党务、村务两公开提升透明度,通过规范公开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间,把工作目标、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等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做到公开及时、准确。与此同时,村两委坚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相结合,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3+5”工作法,对村务公开实行“五定五监督”,充分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在村公益事业的建设中,村两委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使村务公开实现事前公开与事后公开、结果公开与过程公开相结合,增强了村级事务管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三是在群众教育中创先争优。村党支部把群众的感恩教育作为重点,依托农村大宣讲、党员“冬训”等平台,加大对群众的教育管理,促进了稳定和谐,全村呈现出你争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坚持把群众的感恩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多次邀请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开展宣讲,邀请农村乡村科技人员现身说法,先后在村上举办集中宣讲6期,累计培训620多人次;先后举办现场培训3期,累计培训320多人次。

风貌改造,打造美丽新农村。

浩家沟村风貌改造工程资金由政府补助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政府对每户补助6000元,其余群众自筹。该村风貌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两名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风貌改造专项工作小组,与村两委紧密衔接,及时沟通,利用傍晚农户闲暇时间,通过广播、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农户反映的问题一一解答并造册登记。改造初期,该村先筛选出部分群众进行试点改造,通过试点,带动群众按照规定标准,对全村住房进行全面改造。在具体工作中,村两委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和思想新、面貌新、形象新、环境新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修建投资25万元的休闲广场一处,对全村7000平方米的房屋外墙统一进行了美化改造,加宽通村公路并栽植金丝柳465株侧柏2000株。于此同时,该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崇尚科学,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经过全方位打造,浩家沟村拥有了设施齐全的基础设施,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该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文明精品村。

特色产业,带动经济促发展。

浩家沟村收入以花椒、劳务输出为主,但劳务人员无技术,技能低,工种主要以建筑工地小工为主,工作强度大,报酬低等问题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难题。为早日让群众脱贫致富,村两委着远长久,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把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从做大做强花椒产业、中药材产业,组建协会,搞好产销服务,聘请专家培训,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全村已有花椒800亩、椒农户均产量400斤左右,每户平均收入1.2万元;以红芪为主的中药材面积120亩,户均400公斤,户均收入3400元。劳务输转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和有组织输转,该村每年平均输出劳务人员120人次,其中有22人从事包工、建筑、贩运等行业,全村劳务收入达到15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村通过妇女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积极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以村民浩海龙为代表的几家养殖户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来,该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必将带来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该村整体早日奔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联村联户  凭借东风好行船

自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联系浩家沟村的省、市、区各级单位积极行动,与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对全村农户分批走访,促膝交谈,察民情,解民意,在充分掌握全村整体情况后,全村推选出特困户十六户,贫困户四十四户,由各级“双联”工作人员结对帮扶。联户干部在发放民情连心卡,详细填写贫困村、特困户调查表,查找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致富帮扶计划和致富目标的同时,多次召开群众会、广播会,对群众宣传政策,讲解与农户发展相关的技术、知识,及大地拓展了村民的致富思路,坚定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止目前,浩家沟村“双联”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省、市、区各级帮扶单位共已帮助该村群众新栽植、换苗花椒110亩,增产19800斤,增收55.44万元,户均增收3880元;种植中药材200 亩,总产量96000公斤,产值96万元,户均增收6700元;发展核桃40亩。在“双联”工作人员的带动与帮扶下,村民浩马信的养羊场已具规模,这为浩家沟转变发展方式、谋划跨越发展树立了好榜样、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双联”工作的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在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上都有了新转变、新突破。正如村民浩海龙所说:“五年前,我们的生活蒙受了灾难,五年来,我们凭借党的好政策,凭借各级干部对我们的无私帮助和我们浩家沟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硬是在乱石窟里修起了漂亮的房子,修好了宽阔的街道,修成了舒适的广场。凭借联村联户等一系列党的好政策,我们变得懂技术、有产业,逐渐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有生活……所有这些,我们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感激,我们能做的,只有乘着党的政策东风,一步步划向更加美好的彼岸。这是新时期农民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对党和政府的最好报答”。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