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木竹入画来
石门乡木竹村全村3个村民小组,共77户385人。近几年来,木竹村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改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花椒、中药材、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村民收入得到明显提高,止目前,该村共已发展花椒、核桃、中药材等各类特色农业770余亩,年创农业经济收入110余万元,年均输转劳务200余人次,创劳务收入100万元。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人均纯收入2460元,其中,劳务和花椒收入占到60%以上。
科学规划 全力加快基础建设
木竹村自异地重建开工建设以来,石门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所有户型和其他基础设施工程均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由区城建局统一设计,群众按照图纸要求高标准修建,这为该村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村77户居民搬迁入住后,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多方面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实施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村已新修护庄河堤650米;完成长90米、高5米的浆砌护坡8条;硬化村内巷道2500;新修管引工程1处,埋设主管道500米,配套20立方米蓄水池1座,饮水接入每家每户;新建村级活动室、文化室、村级卫生所等公共服务用房17间340平方米,五保家园4间80平方米,新建便民桥1座;充分利用“一池三改”项目完成全村77户居民厕所、灶台、圈舍的改造,村庄周围新栽植刺槐12万株,侧柏5万株,核桃苗3万株……“现在的生活舒坦的很啊,吃水不用挑,看病不出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就连下雨天也没有了烂泥,这是我们这些老古董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该村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深有感触的对比着如此说,其实,这也正是木竹村人的共同心声。
全民动员 积极开展美化亮化
2011年,随着全区村容村貌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展开,木竹村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协调下,采取“一事一议”群众筹资筹劳的方式展开一场村容村貌美化亮化攻坚战。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积极响应、干劲十足,全村77户群众重建房屋全部涂白;新修排水渠12条,更换饮水管道500米;完成了村级活动室及五保家园17间房屋的涂白亮化;硬化路面1500米;修筑防护栏1.5公里;修筑围墙10堵;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新建小型花园两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12年,该村按照区委、区政府“风貌改造”工程要求,再次在村子周围新栽植竹子8000余株、核桃200株、侧柏500株,建成特色村门1座,完成具有鲜明秦汉风格的农户屋顶琉璃瓦铺挂77户,围墙琉璃瓦铺挂77户,初步建成古朴宜居型新式农村。
“生活环境的改善,明显影响群众的精神面貌,群众的整体素质在有意无意间都得到明显提高。现如今,木竹村的大环境搞好了,我们要做的便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站在木竹村的广场前,石门乡党委书记对笔者如此说。目前,该村正以村容整洁、特点鲜明为优势,积极推广发展农家乐等第三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支付渠道单一的“瓶颈”难题。
多措并举 努力营造文明村风
通过几年的发展,木竹村住房条件改善了,基础设施齐全了,群众经济壮大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而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离不开乡、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搞好村民思想教育,树立文明村风”。这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的一句话,也算是对木竹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句最精简的总结。
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利益的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使得木竹村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为彻底根除此类现象,石门乡和村两委干部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为发展本村经济,改变乡风民风做贡献。
具体工作中,该村通过大量发放和悬挂道德建设标语,扎实推动全村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村委会把制定出的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和《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标准》等各种资料通过涂绘上墙、逐户发放等多种方式传递给农户,并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通过精心举办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切实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乡干部多次深入该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办实事、讲道理等多种方法,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与此同时,该村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创新载体 全力加强班子建设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任何一个村社,村干部是核心,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村民。在精神文明新农村的建设实践中,木竹村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不松懈,一直以来,班子成员努力实践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真正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木竹村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组织建设上,木竹村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制度上,木竹村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木竹村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木竹村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制度上,木竹村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坚持村民自治方针,村民代表例会制度,注重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依法治村的活动。目前,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正在为实现无刑事案件、无偷盗、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无群众上访的“六无”目标而奋斗。(本网记者 张鑫)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