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安化镇青崖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侧记

    2016-09-27 11:04:35  作者: 来源:     

“通村公路硬化了,村内的巷道也硬化了,我们再也不怕下雨天走一身泥。村里还要修建文化体育广场,实施村庄美化亮化……不久的将来,我们村一定是漂亮的新农村。”青崖村党支部书记田富强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

青崖村位于安化镇以东10公里处,属于典型的半山干旱区,全村有146户、600人,现有耕地1050亩,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和花椒、中药材产业。

改善基础设施

在硬化通村公路、硬化村内巷道、“一池三改”、村庄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上充分听取了群众的意见,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尽可能逐步立项解决。通过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方式,由财政局提供水泥等物资和技术人员,村上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对村内5公里的巷道进行了拓宽硬化;协调区交通局对2.36公里通村公路进行硬化,目前已全部硬化完毕,投入使用;对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进行了拆除,计划实施村内房屋美化亮化工程,已经完成了规划,即将进行实施;规划为村上新建2000平米文化体育广场一处,丰富群众生活;配套建设相关水利设施,正在规划1200米长的河堤工程,同时改造人饮工程,达到村内自来水全覆盖;积极推广“一池三改”项目,启动实施了10户“一池三改”工程,待全部实施完毕后,示范带动并力争推广到全村,达到全覆盖。

发展致富产业

要摘掉穷帽子,必须要让群众富起来。青崖村依据当地气候特点,大力发展花椒核桃和中药材产业,今年新栽植花椒220亩,核桃200亩,中药材(红芪)230亩。并积极探索发展林菜林药林下养殖等种植模式,在核桃间作套种蔬菜、药材、牧草等低杆作物,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潜力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区上组织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村上开展科技培训,让广大群众掌握花椒、核桃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科学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效益。落实妇女小额贷款,鼓励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等产业,今年全村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户。协调农业银行为青崖村投放扶贫贷款(三年无息)1000万元。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和输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整合培训经费和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使每个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能在外务工就业,努力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输转全覆盖。

树立文明村风

要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首先要有文明村风。青崖村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化解各类矛盾和隐患,做好信访对象的安抚工作,加强沟通交流,注重教育疏导,帮助理顺情绪,积极想办法帮助实现合理诉求、保护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并通过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孝敬父母好儿女好儿媳、遵纪守法好公民评选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规范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