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田广慈调研我区油橄榄产业开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及文明长廊建设工作

    2016-09-27 10:56:16  作者: 来源:     

 

   本网讯(记者 李小鹏)101013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田广慈在先后深入西路、东路、北路各乡镇,调研油橄榄产业开发、油橄榄示范园区道路建设工作,督查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和文明长廊建设工作等进展情况时强调,要基地化、规模化,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要科学编制、突出特色,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景学书,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李平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贾周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苏志强,区委常委王必俭等区上领导及发改、林业、农牧、水利、交通、扶贫等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今年,区委、区政府启动了角弓至外纳白龙江沿岸百公里油橄榄林带规划建设工作,并在角弓街、石门乡徐家堡等公路沿线空闲地带规划建设油橄榄长廊,取得了良好效果。

  田广慈先后调研了两水镇段河坝流域万亩油橄榄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两水镇十里砸子坡油橄榄园、石门乡上沟村油橄榄园、外纳立亭村田园油橄榄公司油橄榄种质资源库、外纳乡稻畦村油橄榄示范园、外纳乡桃树坪村油橄榄示范园、桔柑乡贺家坪村油橄榄园、汉王栈道湾橄榄园。每到一处油橄榄园,田广慈都要仔细查看油橄榄长势及发展情况,认真听取有关负责人的汇报,详细了解油橄榄的栽植面积、产量、挂果情况、品种培育、田间管理和油橄榄园水利、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对油橄榄产业发展和油橄榄园区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田广慈指出,种植油橄榄,不仅能给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绿化荒山荒坡。白龙江沿岸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要加大白龙江沿岸油橄榄产业开发力度,鼓励能人大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规模化油橄榄示范园,推进油橄榄规模化经营,促进园区成片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示范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油橄榄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特色产业富民强区的目标。广大油橄榄种植户不能抱有等、靠、要的思想,要积极投工投劳,自己建设水窖,完善油橄榄灌溉设施。要注重油橄榄的管理,做到油橄榄园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油橄榄单株的产量。各乡镇要组织组织村干部、种植大户到标准高的油橄榄园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群众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积极性。林业部门要对全区油橄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制定优良品种嫁接改良的方案,做好油橄榄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试验和推广工作,培育出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油橄榄优良品种。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向群众讲解油橄榄品种改良,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知识,给群众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指导,确保群众增产增收。交通部门要加快示范园区道路建设工作,路修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产业发展到那里,路就要跟进到哪里。要加宽通往园区的道路,挑出边沟,做好道路的构造物,没有道路的要打通道路,确保通往园区道路宽敞。水利部门要解决好油橄榄灌溉的问题,因地制宜,利用村庄道路集雨来解决灌溉,同时要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科学测算灌溉用水,合理设计蓄水池、水窖等灌溉设施。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对武都市场销售的橄榄油和油橄榄系列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武都油橄榄产品的质量,打造武都油橄榄优质品牌。各相关部门要扎实贯彻落实区上关于支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全面落实具体的奖励和补助措施,油橄榄园发展要做到基地化、规模化,既给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使大量的荒山荒坡得到绿化,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今年要继续实行保护价收购油橄榄鲜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能人大户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积极性。

    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建设51个生态文明新农村,包括11个精品村、10个示范村和30个达标村。目前,各乡镇正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大干快上,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督查中,每到一处,田广慈都认真听取汇报,详细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与乡村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共同研究推动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并针对各乡镇实际,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田广慈强调,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检验和考核各乡镇工作能力水平的主要内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落实。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突出当地特色,统一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要严格执行规划,坚决防止乱修乱建。要抢抓当前施工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确定的51个新农村年内全部建成。要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开办青砖、青瓦等建材加工企业,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建筑材料,降低建设成本。要精心组织施工,严格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坚决防止等、靠、要思想,同时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要因地制宜,找准和培育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努力提高群众收入。要加强社会管理,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农村和谐稳定。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各项管用有效的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田广慈要求,新农村建设要突出生态特点,充分利用村内闲置空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抓好绿化工作,打造名副其实的生态文明新农村。要加强民房建设管理,不论是建新房还是改旧房,都要严格按照区上编印下发的《新农村住宅建设图集》进行建设,精心施工,精雕细琢,通过建筑风格充分体现“陇上江南”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管理,规范图书借阅制度,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治理和文明长廊建设工作,在公路沿线采取以绿化为主的整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田广慈先后来到西入口高山戏文化广场、甘泉镇双沟旅游文化广场、米仓山休闲景观广场督查检查。

田广慈要求,各乡镇要坚持不懈抓好环境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工作,认真整治村庄周边环境,抓紧拆除残垣断壁,加强村内巷道、公共场所管理和绿化树木管护工作,教育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落实划段包干打扫、定期检查评比等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树立文明新风。要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要作为一道景观来精心打造,充分展现我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资源优势。要结合文化墙建设,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简要介绍我区的油橄榄、花椒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宣传推介作用。要加快造林绿化进度,抓紧清淤疏浚沟道,下功夫整治周边环境,使之与景观广场协调一致。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加快文明长廊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