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学生攀登高峰的肩膀
杨建军和学生们在领营养早餐回来的路上 李腊梅 摄
杨建军在给学生们进行个别辅导 李腊梅 摄
杨建军在简陋的办公室批改作业 李腊梅 摄
杨建军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李腊梅 摄
杨建军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 李腊梅 摄
在武都区隆兴乡偏远的一个小山村,有这么一名小学教师,因家庭贫穷,高中毕业后,他就选择了坚守在家乡的讲台上,执教24年,从一个年轻小伙子,到年过不惑。岁月无情人有情,痴心不悔献杏坛。他就是富有爱心、耐心和热心的“三心”老师——杨建军。
隆兴乡化马村山清水秀美如画。但风景再美,也掩盖不了山区的贫瘠清苦。走出大山打工赚钱,是村里人祖辈相传的选择。 24年里,山外的世界日新月异,村里像杨建军一样年纪的人,一批又一批地走出了大山。杨建军是同龄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他完全可以到外边去闯荡一番,但自打他拾起教鞭,他就再也难离这方水土了。
扎根山区,情系教育。杨建军几乎把全部精力和爱心都献给了山村的孩子们。虽然是完小教学点,但他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给孩子们开齐了课程。从语数外到音体美,一门都不曾落下。对于他来说,英语教学非常困难,但他一有时间就自己买书充电,还常常跑到学区去,向专业的老师请教。“小学是启蒙教育,非常重要。每个夜晚、双休日,都是我的备课时间,不管吃多少苦,流多少汗,我都不能让我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杨建军是这样说的。由于学生年龄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室又小,杨建军就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在乒乓球台上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不管在上课的任何时候,杨建军总是站着,他说:“教师这一行很特殊,特殊就在于是站立着的一项事业。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毁灭自己,照亮了别人。可要我说,教师是人梯,我必须站着,让孩子们向上爬,踏着我的肩膀攀登高峰,冲向美好的明天。”
做代课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可是,就这点工资,杨建军几乎都贴补到了困难孩子身上。杨建军最愧疚的是,父母长年多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在家干点农活贴补,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妻子经常和他吵架,甚至有几次都提出了离婚。在生活的被迫下,杨建军曾想放弃这教书育人的职业。但每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他的心一下子就痛了。于是他又拿起教鞭,踏踏实实地继续教书。
尽管他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但他对工作热忱,对学生更热心。他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每年春节过后,村里的大人们又要收拾行囊出去打工了。临行前,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孩子托付给杨建军:“我们可能要一年后才回来,拜托您好好照顾孩子……”
在老人留守的村子里,有不少衣服邋遢、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的孩子。看到这些孩子,杨建军心里酸酸的。孩子们一进校门,他就一个个帮着扣好衣衫,摸摸他们的小肚腩,问他们吃饭了没有。如果碰上雨天,他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帮孩子们烘干淋湿的衣服和鞋。
令杨建军高兴的是,在政府的关心下,农村学校不但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还开始实行免费营养早餐改善计划。每到周末,杨建新都会到学区为孩子们领下一周的早餐—--鸡蛋和牛奶。崎岖的山路上,留下的有他辛勤的汗水,但更多的,是他和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代课教师就像沙漠中的小溪,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不管结果怎么样,我相信:我在教育这条路上走过了,就一定会留下足迹,就象天上的流星,虽然转瞬即逝,但却也划过了一条美丽的轨迹。”杨建军微笑着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