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下活“产业棋” 走好“富民路”
2021-01-04 17:01:29 作者: 来源:
产业兴则村兴,产业旺则民富。近年来,武都区磨坝乡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多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贫困户脱了贫,村民们也在小康路上稳步前行。

磨坝乡中腰村是一个磨坝乡纯藏族村,全村160户541人全是藏族。近年来,中腰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和中药材产业,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中腰村的发展成了磨坝乡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收购来的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赵满红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我是16年加入合作社的,有了合作社,我们打工也方便。一个月给我们发三千多元工资。平时我自己有闲时间种点中药材、核桃、花椒、党参、白芪能收入上万元,一年我能挣将近两万元,感觉自己脱贫致富了,奔小康了。”

“我在2016年成了富原合作社试点种植,18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了黄芪、党参、红芪等中药材。经过加工、销售到首阳、陇西、浙江等城市,我们合作社年收入四百多万元,在种植过程中吸收了当地群众在农闲时间到合作社务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的收入问题。”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元福说。
近年来,磨坝乡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农户发展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夏收花椒冬收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引领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乡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致富产业,把抓扶贫,促增收作为工作的重点,立足本地实际,依托合作社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截止目前,已种植花椒1.5万亩,中药材1.06万亩,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五千余元。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磨坝乡乡长王常林说。

磨坝乡中腰村是一个磨坝乡纯藏族村,全村160户541人全是藏族。近年来,中腰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和中药材产业,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中腰村的发展成了磨坝乡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收购来的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赵满红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我是16年加入合作社的,有了合作社,我们打工也方便。一个月给我们发三千多元工资。平时我自己有闲时间种点中药材、核桃、花椒、党参、白芪能收入上万元,一年我能挣将近两万元,感觉自己脱贫致富了,奔小康了。”

“我在2016年成了富原合作社试点种植,18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了黄芪、党参、红芪等中药材。经过加工、销售到首阳、陇西、浙江等城市,我们合作社年收入四百多万元,在种植过程中吸收了当地群众在农闲时间到合作社务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的收入问题。”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元福说。
近年来,磨坝乡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农户发展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夏收花椒冬收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引领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乡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致富产业,把抓扶贫,促增收作为工作的重点,立足本地实际,依托合作社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截止目前,已种植花椒1.5万亩,中药材1.06万亩,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五千余元。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磨坝乡乡长王常林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