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赵干干搬家记

    2020-11-23 17:48:27  作者: 来源:
立冬后,秋收算是告一段落了,海拔2000多米的巍巍大山深处,也已褪去了“金黄”。山下白龙江畔一栋红色与白色相间的藏族风情“小别墅”里,主人赵干干向记者盘点起了他近两年的收获……

“搬了新家,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出去打工挣了五万多,回家后搞装修挣了十余万元,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他微笑着,幸福与满足“写”在了脸上。

30岁的赵干干,是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的贫困户。他此前生活的坪垭藏族乡崇山子村,是整个乡里最贫困的地方。“高山路陡土地薄,广种薄收生产难,辛辛苦苦忙到头,多数粮草喂牲畜,要想修房谋发展,还得外出卖劳力。”这首流传的民谣,真实反映了以前这里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状况。

十几岁时,赵干干就走上了打工的道路,年少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重担。后来,他跟着村里人去了新疆,从事“架子工”的工作,每个月能挣5000元到6000元,每年务工时长4个月。

2018年,听说全村人都要搬迁到山下,他立马想到,期间可能会有很多人需要装修房子,再三斟酌以后,赵干干决心回乡学习装修技术。回乡以后,他跟着一位同村的老师傅,学习了一年多的装修技术,再加上精准扶贫贷款而来的5万元,他踏上了装修创业的这条路。

如今,他们一家七口,居住在140平方米的三层独栋楼房里,水电网全通,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一应俱全。赵干干凭着手艺,把家里装修成了绚丽多彩的藏式风格他带着记者在屋里看了又看,笑容就没停过。

由于口碑好,现在邻乡的村民时不时地也会找赵干干做事,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便找村里人合伙,一起挣钱。“以前,我有困难时,有很多人帮助过我,如今,生活好了、有能力了,我也要向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看着眼前这个底气十足的男子,记者很难想象他曾经愁眉苦脸为生计奔波的日子。如今的他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已经成功脱贫致富。

搬下山,值得高兴的事有很多,孩子有学上,住房安全、交通便利、生活有保障,再也不用过人背马驼的生活了。

赵干干回忆说,2010年正月初一半夜十二点多,他的母亲赵苟代急性胆囊炎发作,可急坏了他们一家子。没有通村公路,更没有通行车辆,他只能喊上村里的十几个年轻人,顶着刺骨的寒风,踩着坑坑洼洼的土石路,背着母亲,一路颠簸4个多小时,来到了两水的白林医院进行治疗......“现在医院就在家门口,每年还有很多外面来的专家进行义诊,看病方便极了。”

问起孩子的教育时,赵干干指着满墙的奖状站了起来,骄傲地说,“这是大女儿的奖状,这是老二的,现在我家的三个小孩学习都特别好,我没读书吃了亏,不能再让小孩吃亏,我一定供他们上大学。”

走出赵干干家,记者看到,迎着冬日的暖阳,在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点,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小孩欢快地荡着秋千,妇女们专心地刺绣……好一幅和谐的生活画卷。

而今迈步从头越。像赵干干一样,从2018年开始,陇南市武都区符合搬迁条件的坪垭藏族乡8个村子1236户5731人通过整乡易地搬迁摆脱贫困,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