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暖心”水 润心田

    2020-11-19 09:59:48  作者: 来源:
刚过立冬,在武都区马营镇的渭子村,家家户户门口的自来水已经“穿上”了过冬的“衣服”。

“为了防冻,加上拆来拆去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村的自来水管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被包着。”渭子村村民梁桃儿说,“现在政府修的保暖池投用了,更增加了一重保障。冬天再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其实渭子村并不缺水,但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群众冬季安全饮水的问题很突出。

20多年前,包括梁桃儿在内的整个渭子村人,吃的是泉水还得靠肩挑。

一年又一年,泉水水量虽然充沛,却要养活全村几百口人。为了能早点挑满水许多人总是天不亮就去挑水。

 “想起挑水,就觉得肩膀疼。”梁桃儿回忆,那时来回一趟,最少也得半个小时,“家里人多,一天得挑4、5趟才够用,半天时间也就过去了。” 

平时还好,遇上下雨天尤其是下雪天,山路泥泞湿滑,去挑水的梁桃儿数不清自己摔过多少次,受过多少伤。

2005年,村里的自来水接到了家门口,梁桃儿终于告别了扁担挑水的日子。

可每到冬天,如果不给水管做好保暖措施,水就会被冻住,再加上水源不稳定,来水量比较少,吃水仍是一大难题。

“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早早地将水管里三层外三层包起来。”梁桃儿说,再冷一些的时候,她就将生着火的蜂窝煤炉放到自来水旁,防止水管被冻。

为了能正常用水,梁桃儿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精心呵护着家门口的自来水。

 “‘立杆穿棉裤,龙头戴帽子’是我们渭子村乃至马营镇大多数村社自来水的标配。”渭子村村支书李争学调侃道。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事关民生福祉,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饮水安全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马营镇属高寒阴湿山区,部分海拔较高的村社,冬季供水管网被冻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冬季用水问题,近年来,马营镇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任务强力推进,通过修建入户保暖池、集中供水池,不仅解决了群众冬季吃水难问题,更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马营镇修建集中取水池23个,集中供水池19个,入户池546个,铺设管网38.6万米,已全面完成全镇饮水安全冲刺清零工作。

与此同时,为防止突发事件导致临时性缺水问题,马营镇还购置了700个蓄水量为250升的家用水桶和1辆冬季保障流动供水车,保证全年四季供水稳定。

新建的保暖池成为了73岁老党员耿文生的“宝贝”,年轻时担任过多年村干部的他,亲眼见证了渭子村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又从“有水喝”到“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全过程。

 “有了保暖池,大家以后用水就更方便了,也不用再担心冬天的吃水问题了。” 耿文生说,“政府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大问题,我们可得把设备管护好。”

耿文生说,国家政策好,包括饮水在内,吃穿住都没问题,“如今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