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坝的蝶变,旧貌换新颜
2020-11-18 10:42:04 作者: 来源:
夜晚街道亮堂堂、中药材产业遍沟梁、乡村旅游人气旺。2019年全乡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实现31户70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00元。 这就是因脱贫而变美的武都区池坝乡。
过去的池坝乡,村落凋敝、许多村民蜗居在破烂不堪的土胚房里,人居环境脏乱差。交通不便,运输就靠人背马驮,人称“烂泥沟”,是典型的深度贫困乡。全乡辖7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18户3515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元,贫困发生率55.9%。
脱贫攻坚以来,池坝乡以党建引领促脱贫为突破口,推进“四抓两整治”、示范点创建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撤换,完成了7个村的“一肩挑”工作,4个村配备了专职化书记和文书,为全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池坝乡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路房水电,逐项补齐短板弱项。先后硬化通村公路36.6公里,新增巷道硬化37.17公里,新建文化广场7处,新建堤防排洪渠16公里,改造住房1226户,新建垃圾收集点27处,公厕23座,垃圾填埋场4处。全面完成241户危房改造任务。全乡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全乡7个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全面落实教育、医疗和兜底保障政策,全乡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实现了全覆盖。
大力开展拆危治乱工作,共拆除危旧房612户2012间36216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30处1340米,动用机械2辆80余次,清理垃圾230余吨,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260余人次。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各村成立了专职专业保洁队伍,完善了环卫设施,全乡“户清、村集、乡处理”的乡村垃圾处理模式已基本建立。全乡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孟家庄村是池坝乡2017年打造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走进孟家庄村,红色文化墙、戏楼、村规民约文化墙、休闲广场,处处彰显着积极向上的文化元素。
谈起家乡的变化,今年64岁的孟家庄村老党员刘希彦深有感触:“2013年以前,村里道路都是沙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人和泥争鞋”,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如今,通村道路、村内巷道全部硬化,连田间路也平整了很多,村口的公路能直达县城,再不用步行到梁顶上坐车去了。”
“多年来,村民吃水主要靠几眼泉、几口井,大部分人家挑一担水要走半个多小时,遇到雨雪天,路特别难走。如今,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全村都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前些年,村民生活习惯差,生活垃圾哪里顺手往哪扔,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拆危治乱工作彻底整治人居环境,还添置了垃圾桶,购买了垃圾清运设施。如今,村里干净了,村口的小河清澈见底,村民房前屋后鲜花、蔬菜和果树替代了过去的垃圾堆。现如今,村民住进了安全房,添置了家用电器、购买了小轿车,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小河村支部书记王军平如是说。
池坝乡人过去穷,穷在产业增收单一。主要靠种小杂粮、马铃薯、蚕豆、油菜以及零散种植中药材为生。
如何改变群众守着金山没饭吃的困境,池坝乡把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了以孟家庄梁片区、走马梁片区、平凉梁片区为主辐射全乡的“池坝乡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经过近几年发展,2020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值约9000余万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订单种植,积极与国内多家大型药企对接洽谈,建立产销对接,逐步实现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储藏—粗加工—初级产品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为了做优做精中药材产业,池坝乡积极鼓励致富能人创办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销对接,提升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组织化程度。 武都区丰达中药材农民专业合社是池坝乡带贫合作社,辐射带动全乡5个村200多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每年中药材购销达500多万元,就近解决季节性临时务工人员800多人次。
在池坝乡孟家庄村村民石楷军家的房前、场院、屋檐下晒满了当归。他正在和几位务工人员拣选刚收购的药材。石楷军是当地药材种植大户,自己种植药材50多亩,每年收购加自产销售各种中药材达1000吨,他说:“每年用工季节雇佣当地务工人员30多人,人均务工收入6000多元。”
在池坝乡,像石楷军一样靠中药材产业致富的带头人逐年增多。目前,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池坝乡群众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不断积累,全乡7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均超过了2万元。
为了让优质的农特产品成为热销的“网红”产品,池坝乡立足抖音、快手,网红带货、网店直销等方式转型发展,实现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齐头并进,把电商平台与大市场连接。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农具”,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线上销售,打开了销路,大山里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互联网电商时代的红利,降低了交易和流通成本、增加了商业机会,产品变成了商品、促进了创业就业。
为了让富余劳动力有活干,拓展增收的渠道。近年来,池坝乡抓住农闲时节大搞培训,使大部分劳动力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技能。外出打工人员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
池坝乡境内不但有种植中药材的沃土,而且有上几千亩的天然牧场,境内牧草青青,溪流潺潺,是天然养生休闲消暑圣地。境内草原景观、地貌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峡谷如线、瀑布如织,让人留恋不舍。2020年,池坝乡累计接待游客3000人次,全年实现营业额30余万元。
池坝乡变美了,村民的日子变甜了!“下一步,池坝乡将以'党建为抓手、以产业为载体,以富民为根本’,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办好合作社,搞一些适宜的深加工,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不断夯实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基础。脱贫是美好日子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乡党委书记杨明辉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