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换个新“吃”法{
2020-10-29 09:50:53 作者: 来源: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武都区鱼龙大山里的松果进入采摘期,“靠山吃山”的鱼龙人又迎来一个丰收季。
“我们家采摘了5000多公斤松塔,卖了8000多元,是一份非常可观的收入”鱼龙镇宁家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宁二牛高兴地说。
“今年鱼龙的松塔丰收了,将松塔卖给我的农户当中,收入在1万多元到2万多元的比比皆是,最多的能达到3万多元”收购松塔的小张家村支部书记张红红说。
自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以来,鱼龙镇抢抓机遇、提前谋划、科学选种,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海拔在1800米以下区域栽植花椒、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区域栽植黄松等经济林。近年来,退耕还林成果已初显成效,鱼龙镇山大林密,树木茂盛,现有可结松塔的黄松林近20万亩,绝大部分已开始挂果。
松塔是松树的果实,因为形似宝塔而被称作“松塔”。成熟的松塔呈棕褐色,多层鳞片,鳞片间夹着松子。松塔的成熟周期较长,收成有着明显的大小年之分,“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今年刚好赶上大收。9月松塔成熟以来,鱼龙镇很多群众每天进山采摘松塔,一个壮劳力一天可以通过采摘松塔获得600元以上的收入。
松塔收购后,经过脱粒、精选、清洗、烘干、打磨、开口等工艺流程,到消费者手中的就是好看又好吃的松子。今年,预计全镇采摘松塔约为3400吨,群众总收入将达到540多万元。
近年来,武都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夯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巩固产业脱贫成效,使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极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鱼龙镇依托各类政策鼓励群众,提高松塔采摘量,逐步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松塔采摘→松塔脱粒→松籽清洗→松籽打磨→开口→包装→依托“印象鱼龙”商标上市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使松塔产业成为鱼龙继马铃薯、中药材和花椒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