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留住乡愁

    2020-09-25 10:28:36  作者: 来源:
       每年六至九月份

是武都区鱼龙镇一年中最美丽

最舒适的时节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山林

传统石板房、篱笆花园、小菜园

平整复垦后种植的花草,整齐堆放的柴火

干净整洁的巷道庭院......

这些美景

无不勾起远方游子的乡愁

 

近年来,鱼龙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深入推进拆危治乱、环境卫生整治、复垦植绿,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村,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洋溢在山乡之间。

 

“拆”“治”并举   擦亮乡村底色

自“拆危治乱”工作开展以来,鱼龙镇周密安排部署,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主导、支部主体、党员主力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对影响村容村貌的危旧房、残墙断壁应拆尽拆、全面拆除。各村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由群众占用且不断蚕食的集体打麦场全部无偿归还、自觉拆除,建成了群众活动的文化广场。截止目前,全乡共拆除危旧房2459户11339间、残垣断壁623处5543米,动用机械903台次,清理垃圾823吨,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1308人次。

 

“建”“修”结合   留住乡愁记忆

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鱼龙镇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科学设计,深挖高山戏、特色石板房等资源,尽可能地保护原生态的石板房、树木、花草等,收集石磨、石碾等装饰文化广场、打造小景点。结合补短板项目建设,对具有保留价值,能彰显乡村特色,传承乡村文脉的古民居、祖屋等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对主体安全、有使用价值的土木结构黑旧房屋进行加固维修和内外粉饰,达到外观整洁、安全宜居,与传统民居风格浑然一体,尽可能地保护传统村落,守护乡土文化之根,留住乡愁记忆,提升村庄建设品位,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开启“美颜”模式   提升乡村“颜值”

在深入开展“拆危治乱”冲刺清零行动的同时,鱼龙镇结合拆旧复垦工作,在平整后的土地上建起了小花园、小菜园,利用废弃竹子、砖瓦、木头、石头及石板等围绕小花园、菜地、主次干道、入户小道编排栅栏、堆砌砖瓦,营造了“绿槿作篱笆,茅檐挂薜萝”的乡村景象。

为了让优美的环境持续发挥生态效益,村两委班子创新工作思路,将村社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混合编组,划段包干,“包产到户”,集中开展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行动,确保房前屋后、沟渠河道、村组道路及公共场所干净整洁,村庄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做到人人都有“责任田”。

同时,乡村两级还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自觉性,努力营造干净、整洁、卫生、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提升了乡村“颜值”,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如今的鱼龙,村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生机一片,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