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接 力 倡 议 !

    2020-08-31 16:19:37  作者: 来源:
触目惊心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用餐,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科学、理性、健康的餐饮消费理念,近日,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向全省餐饮行业和广大消费者发出倡议。

倡议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勤俭节约氛围
积极传承和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餐饮服务单位要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放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文明用餐”等宣传标语,加强宣传“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用餐风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形成“文明就餐、杜绝浪费”的用餐文化,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用餐氛围。引导广大消费者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的陋习,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引导青少年消费者养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家庭和个人要自觉抵制铺张浪费,提倡绿色消费,珍惜粮食。

倡议二:优化服务理念,倡导理性文明消费
餐饮服务单位要自觉履行“文明餐桌六项承诺”,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到餐饮加工、经营和服务的全过程。要在菜单上标明食材分量,增加“备用菜”“拼盘菜”“小份菜”等服务,在套餐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根据人数和餐品分量主动提醒消费者合理点餐、适度消费、避免浪费;应主动提供打包盒、打包袋,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公夹”,积极推行大型聚餐及农村红白宴席以自助或分餐形式用餐,自觉做“文明用餐”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倡议三: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餐饮服务单位要积极发展中央厨房或配送中心模式,大力开展网络订餐、半成品餐等餐饮服务,提高餐饮行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利放心的服务。积极开展节能节水改造,提高水、电、煤、气使用效率;减少厨余垃圾,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化处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一起来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拒绝浪费、厉行节约,为推动全社会制止餐饮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陇南市商务局  陇南市市场监管局
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倡议书
 
各餐饮行业组织、餐饮服务单位、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广大消费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引领节约用餐良好风尚,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文明理性消费。各餐饮服务单位要在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自觉履行“文明餐桌六项承诺”,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到餐饮加工、经营和服务的全过程,改进配餐方式,在菜单上标明食材份量,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在套餐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根据人数和餐品份量主动提醒消费者合理点餐、适度消费、避免浪费;主动提供打包盒、打包袋,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严禁购进、贮存、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公夹”,积极推行大型聚餐及农村红白宴席以自助或分餐形式用餐,自觉做“文明用餐”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二、传承勤俭节约美德。要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就餐,杜绝浪费”的用餐文化;餐饮服务单位要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放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文明用餐”等宣传标语,加强宣传“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用餐风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形成“文明就餐、杜绝浪费”的用餐文化,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用餐氛围。

三、养成节约良好习惯。广大消费者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铺张浪费,提倡绿色消费,珍惜粮食,注重膳食均衡,合理搭配菜品;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的陋习,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就餐人数较少时选择“半份、小份”菜,剩菜打包带走,让“光盘”成为时尚;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公夹”,养成分餐、分食的良好习惯;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节约粮食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和一种责任,自觉做到不浪费、不铺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做厉行节约的践行者、文明餐桌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陇南市商务局
陇南市市场监管局
2020年8月18日
转发接力
从我做起

 
【编辑  李春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