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风雨砺初心 防汛担使命

    2020-08-16 09:03:40  作者: 来源:
    连日来,武都区接连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暴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汛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8月14日20时武都区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冲锋在前、勇敢担当,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区交通运输局
 面对汛情,区交通运输局把防汛抢险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面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工作。自8月14日起取消节假日,全员进入防汛备战状态。建立防汛应急值班制度,24小时值班值守,每2小时向区抗洪救灾指挥部上报全区国省县乡道通行情况;组建2个区交通运输局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和1个应急抢险后勤保障队共60余人,严阵以待;调配各类大型抢险机械和特种车辆40余台,运输保障车辆15辆,皮卡车5辆,储备各类防汛抢险物资,确保险情发生时开得出、用得上,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局领导带队分别深入城区沿江公路机械装备和抢险队员集结点,现场督查防汛抢险备战工作。

外纳镇
    汛情发生以来,外纳镇党群齐心,共克灾情。立即召开防汛抢险救援安排部署会,成立防汛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成立20支党员先锋队和19支防汛抢险救援队以及85支小分队。300余名镇村干部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深入各村社入户实地查看受灾情况,送去党的关怀。截至目前,外纳镇妥善转移安置群众241户901人,紧急协调调运大型机械,党员干部发动群众一起奋战30多个小时,基本抢通了境内国道212线,保障了运输畅通。

安化镇
    连日来,安化镇党委始终将防汛抢险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主战场”,灾情发生后,乡村两级党组织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深入防汛救灾一线,强化预警、排查灾情、转移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一是压实责任抓落实。先后多次召开防汛减灾工作推进会、紧急会、调度会,连续下发防汛抢险工作通知,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抢险救援预案,成立党员先锋队和突击抢险队97个,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逐级逐人压实防汛责任。二是宣传教育抓预防。通过微信、广播、千村千群等途径,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各村各户,告知群众做好防灾减灾安全预警及防范。在滑坡体、河道等重点区域,统一设立警示标示,拉开警戒线,落实24小时巡逻值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群众能够第一时间安全有序撤离。三是排查灾情抓自救。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展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组织群众开展房前屋后落石塌方、受阻道路、堰塞河道的清理疏通,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截至目前,安化镇共出动大型机械6台,清理路面约8公里,塌方22处,人工1500余人次,生产自救持续进行中。

琵琶镇
    近日,持续强降雨天气对琵琶镇部分路段、房屋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为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群众安全度汛,镇党委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迅速组成防汛救险大队,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汛情、地质灾害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反馈到镇防汛办,对安全隐患点实行监测人员24小时巡查,确保全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群众群众转移撤离和救援工作。对各村公路沿线、河道沿线村低洼地带,加强巡查、监测,并对重点地质灾害点、灾情未解除路段设立了警示标志,防范次生灾害发生。目前,琵琶镇受灾群众情绪稳定,秩序良好,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自救活动。

石门镇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白龙江石门段沿岸部分村庄河堤被冲毁,严重威胁周边居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石门镇党委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立即组织抢险队奋力抢险救灾,连夜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户23人,迅速封堵坍塌河堤200多米,填装2000多条沙袋对水毁河堤进行加固,险情得到控制。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把雨声当作警报,把汛情当作命令,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全力打好防汛抢险这场硬仗。

五库镇
    汛情发生以来,五库镇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防汛抢险紧急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迅速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党员、广大群众投身防汛抢险,抢修道路、饮水、电力及通信设施,安排机械对路面落石、滑坡、泥石流进行清理,镇村两级共组建17个防汛抢险救援队和76个抢险救援小分队,24小时在岗待命。同时,安排专人通过微信、广播、乡村大数据等平台及时发布汛情信息,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监测,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群众及时疏散撤离。


来源 | 陇南武都区委组织部

 
【编辑  胡菡】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