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改革动态|武都区坚持深化改革 驱动城乡高质量发展

    2019-12-31 11:08:50  作者: 来源:
      武都新闻网12月31日讯 今年以来,武都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思路,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改善城乡面貌为主要目标,着力深化各领域改革,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制度安排更加强化。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制定出台《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区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农村危旧房拆除集中行动的安排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城乡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按照抓住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和完善亮点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污水管网和给水管网改扩建、建筑垃圾填埋场、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等项目已全面完工;东江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涉及县门街、腾飞大厦、安化镇、汉王镇4个片区222户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实施。省、市下达和区级核查共1980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25个新建集中安置点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顺利完成,入住率达100%;340个村5.36万户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三)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把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今年新植及补植补造花椒4.6万亩,新建无刺花椒苗圃基地800亩;新发展油橄榄基地1.4万亩,新增油橄榄生产线7条,油橄榄生产加工企业达17家;栽植中药材13.09万亩,建立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点42个,良种繁育基地0.6万亩。精准实施到户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亩均收益3000元以上的种植业和户均收益1万元以上的养殖业,全区319个贫困村均有主导产业。落实产业到户扶持资金5707.6万元,户均分红收益1000元以上。培育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2771个。东西扶贫产业合作不断加深,建成了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订单农业,引进山东湘鲁食品公司建设订单辣椒种植加工基地,种植订单辣椒2万亩(双椒套种3.18万亩),实现产值3120万元;加强产销对接,采取多种形式推销名优农特产品,总销售额达9056.16万元。
      (四)乡村活力有效激发。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坚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引领,重点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供销体系改革,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办法,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累计流转土地23万亩以上。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加快建设,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效推进。
      (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农村“风貌革命”,创建了151个“清洁村庄”、40个美丽乡村。大力开展“拆危治乱”活动,拆除农村危旧房24834户88837间,拆除残垣断壁12.91万米。健全农村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机制,为每个村配备4-6个公益性岗位,确保管理有专人、维护有保障。推进“厕所革命”,完成了21个乡镇42个村6050座户厕改造任务。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及和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狠抓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成效明显。
      (六)文旅事业蓬勃发展。立足区位优势,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不断强化硬件建设、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城乡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全区接待游客33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17.3%。围绕文旅产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建成和提升了一批硬件设施,旅游标识标牌导视系统顺利建成,43个“旅游厕所革命”项目全面完工,姚寨沟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顺利建成;新建三星级酒店1家,新增旅行社3家,新增旅游接待床位560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坪垭藏族风情村等一批既有土味更有品位的特色乡村,吸引城市人群下乡消费,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鼓励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累计发展经营主体235家(农家乐175家),带动农户1175户,营业收入5875万元。举办了合行杯“云上金马池”山地自行车比赛活动,承办了“陇南第一届青岛啤酒节”,充分展示武都独特文化旅游魅力。
      (七)公共服务持续改善。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34所学校校舍及附属工程,加快建设两水中学新校区,解决了19所学校冬季取暖问题;统筹各类教育资源,有效消除了“大班额”问题,职业教育通过了省级督导评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公开招聘教师129人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选调168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不断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配齐率达100%;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劝返441名疑似辍学学生。二是医疗健康水平稳步提升。投资3175.62万元加强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区级公立医院引进医学类大学生11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23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初步实现。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改善。广泛开展文艺文化活动,结合“三下乡”和脱贫攻坚行动,联系对接中国文联多次深入我区开展文艺扶贫、演出、采风等活动;加快文艺精品创作,高质量完成了中国文联捐助武都区的国家非遗剧目,大型高山戏《米仓魂》的首映及巡演;文化产业发展良好,培育规上文化企业5个,招商引资签约读者小镇建设项目1个。四是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全面完成兜底保障任务,城市低保和农村一二类低保水平大幅提升,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和特困供救助范围。加强特殊群体保障,孤儿基本生活费全面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落实到位。基本医疗保障到位,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9.1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农村妇女“两癌”检查救助工作全面完成。五是城乡就业有力促进。实施就业援助,优先扶持和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拓展西海岸新区、新疆建设兵团、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劳务市场,向东西部劳务协作城市西海岸新区输送务工人员292人。


【编辑 杨榛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