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小花椒”做成了“大产业”
7月23日,以“小康路上椒更红”为主题的2019•中国•陇南•武都花椒产销对接(电商)洽谈会在陇南市武都区开幕。
来自国内电子商务专家,国内花椒终端市场、涉椒企业、国内著名火锅协会负责人、花椒主要消费地客商及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节会。
节会期间,与会嘉宾现场观摩了武都区郭河乡营寨片万亩花椒基地,参观了花椒大棚交易区、花椒仓储区、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召开政银企(合作社)对接会及招商引资等活动。签约花椒营销合同22 个,签约量10900吨,签约资金23.98亿元;实现网上销售33200单,销售资金4341万元。
在武都区花椒大棚交易区,客商与椒农交易场面热火朝天,来自成都的肖先生第一次来参加武都花椒节。他说:以前我主要经销南椒,但我的客户都喜欢武都花椒,武都花椒品质优良、芳香浓郁、麻味淳正,开口好。我有几个客户微信群,我想把武都花椒在我的客户群里推销一下,我已与武都几个花椒协会签订了购销合同。”
武都区黄坪镇成坝村花椒种植户成小林在交易区当天销售3麻袋花椒,他高兴地说:“今年花椒价格与去年差不多,整体产量增加,我家种了10亩地花椒,如果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现在急需摘椒工,花椒是我们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铁杆庄家”。
在郭河乡花椒示范区,是一派忙碌的摘椒场面,来自成县黄褚镇的村民侯应连说:像我们50多岁的农村妇女,别处打工都没人要,我来武都每天摘50斤花椒,能挣200元钱。”
像侯应连一样来武都区摘椒的农民工络绎不绝。花椒给武都椒农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给外出打工的摘椒工带来了挣钱的机会。郭河乡干部王瑞说:今年武都花椒长势良好,产量增加,不错的价格让椒农看到了丰收的希望,现在急需摘椒工,我们乡每天摘椒用工上万人。近年来,武都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把花椒产业作为加快全区稳定脱贫的优势产业全力推进,积极探索推进“政+产+学+研”花椒技术创新和研发模式,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双椒套种,为椒农免费科技培训等有效手段,花椒种植已遍布武都区34个乡镇,建成万亩花椒林带8处,千亩花椒基地108个,全区累计发展花椒面积100万亩。受益贫困村245个,8.6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实现脱贫,人均花椒增收在1000元左右。
在花椒销售方面,武都区坚持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提升网店质量,加快电商“扶贫车间”建设,打造电商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全产业链,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全民创业、三商联动、微媒营销的电商扶贫模式。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36个乡镇、农林企业、产业协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体系,连续举办十届“花椒节会”,通过集市贸易、现场观摩、产业论坛、电竞、抖音、网红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拓宽销售渠道,使武都花椒、油橄榄等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精准对接。目前,全区运营网店1887家,电商销售额累计达到46.33亿元,其中花椒占50%,带动贫困人口2万余人。依靠“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推广模式,使武都花椒以其色泽殷红鲜亮、香味纯正、醇麻持久的独特优势走俏市场。
从当初的零星种植,到现在群众自发买花椒苗,大规模发展花椒产业。武都花椒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生产基地和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2019年,武都区预计花椒产量达4200万斤,花椒销售指导价为每斤100-110元。预计产值42亿元。花椒已成为武都特色产业的支柱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编辑 杨榛榛】
延伸阅读:
- 武都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6-09-27)
- “红歌传唱响陇原”唱响武都(2016-09-27)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