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设“车间”引农返乡 “回流”村民缓解留守困境

    2019-04-28 15:30:52  作者: 来源:
 
2018年,甘肃武都退出贫困村172个,减少贫困人口2.07万人,建成“扶贫车间”10家,就业贫困人口660人。图为在扶贫车间加工校服的村民。 李董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李董)不等闹钟响,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安华镇村民刘芳军就叫醒妻子。二人麻利地穿上衣服,洗漱完之后就匆忙往离家不远的扶贫车间走去。

  武都区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结合地带。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现状,同时考虑到部分村民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的问题,武都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延伸到村镇,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民众就近就业、稳定脱贫增收。

  曾是贫困家庭的刘芳军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考虑到种植传统农作物不能摘穷帽,七年前,刘芳军和妻子带着孩子一同外出务工。由于经常搬家,孩子没少受罪。后来,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他们夫妻二人返乡生活,靠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活。

  “到处奔波的日子我们过够了,现在孩子大了,老人的身体也日渐衰弱,有不出远门就能稳定就业的机会,我们非常满意。”刘芳军边给衣服锁边说,在“家门口”上班比在大城市花销少,能攒更多的钱。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延伸到村镇,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民众就近就业、稳定脱贫增收。图为在扶贫车间上班的村民。 李董 摄

  去年9月,子文扶贫车间在安化镇成立并开始招工,刘芳军夫妇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三个月的培训,12月份他们正式上班。此后,每月刘芳军夫妻俩有近一万元的收入。

  走访扶贫车间时,十几名生产工人身着统一工作服,在缝纫机前紧锣密鼓地制作校服,娴熟地缝制一堆成形的布条,还有三四个女工则在旁边整理布条,他们干活都很麻利。

  其中,与刘芳军有类似境遇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大多受制于孩子、老人,不能外出务工,有了再“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好事,他们都十分珍惜。

  该车间负责人谭小春介绍说,车间现有54名长期工,贫困户有42户,都来自周边村子,工资按件算,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工厂还要扩大规模,后期预计再招200人左右,能带动更多贫困户,让更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流’”。

  据安化镇镇长史明强介绍,去年以来,安化镇及周边外出的村民逐渐“回流”,“这个扶贫车间还兼顾带动了安化镇翟家湾村、店麻地村易地搬迁的村民”。

  2018年,武都区退出贫困村172个,减少贫困人口2.0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6.8%。建成“扶贫车间”10家,就业贫困人口660人,就业人员月增收1500元以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