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陇南市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联动综述

    2016-09-27 11:52:46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联村联户联心 精准扶贫脱贫


  ———陇南市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联动综述


  本报记者 王 芳


  三年来,陇南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开发最有效的载体和最有力的抓手,组织动员1583个单位4万名干部联系2982个村11万贫困户,率先、全面、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推进双联扶贫融合联动、同向同力,加快推进了扶贫攻坚进程。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24元,较2011年增长53.5%;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6.52万人,有476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发生率由53%下降到26%。


  2012年初,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双联行动的号角响彻陇原大地,加快发展的强音回响在陇南的山水之间,犹如一场春风细雨,及时地为陇南2.79万平方公里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像一座“连心桥”,双联密切了干群关系;


  像一辆“直通车”,双联搭建了服务群众的平台……


  陇南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双联行动最大的受益者。


  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望,三年来,从田间地头到贫困片区,从江河水畔到大山深处,陇南始终把双联行动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得力抓手和载体,与深入实施“433”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了陇南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变化,是印证双联行动开展三年来全市发展与变迁最有力的证据: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6.52万人,476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农民人均纯收入4024元,较2011年增加1402.5元,全市贫困发生率由53%下降到26%……


  扑下身子双联,全力以赴帮扶,吹响脱贫“集结号”


  对全市贫困程度最深的25个特困片区展开集中攻坚,市、县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抓特困片区,联系最偏远最贫困的村,调整省市县有实力的387个双联单位联系特困片区建档立卡贫困村571个。把90%以上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80%以上的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投向特困片区,实施整片区整流域开发。


  同坐一条凳,同讲一席话,同聚一条心,同向一起干。


  像一间“大课堂”,双联培养锻炼了干部作风。广大干部从与群众的贴心交流中,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在努力帮助联系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不但在思想作风上有了很大转变,也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而群众亦在干部的帮扶中,转变思想观念,共谋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只有沉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声音,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办群众最期盼的事。”广大党员干部如是说。


  在两当县金洞乡贺家村,提起双联干部张恒,村民都赞不绝口。


  “现在村上的变化,都离不开我们的这位省城‘亲戚’!”贺家村村民李琪林说。


  张恒是省检察院的一名机关干警,2013年底,他到贺家村任常务副书记,从过去的在机关上班,到现在的天天与黄土庄稼打交道,张恒对于这样的转变,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锤炼,相信双联的这段工作经历,将为我以后的工作带来新的变化。”


  张恒告诉记者,为了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发展适宜当地生长的木耳、香菇等潜力大的食用菌产业,他和驻村帮扶队的成员一起承租了村民李琪林的3亩地,种上地栽木耳,率先进行示范引导。


  “去年生产了900公斤木耳,除去成本净挣两万余元。”张恒说,看到木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贺家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正如省委书记王三运所说:“每一位同志都应与联系的困难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想法,不厌其烦地听,不厌其烦地做。”


  干部得到真正的教育、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在陇南,像张恒一样的双联干部还有很多。


  今年,为了更好地促进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深度融合,全市在所有乡镇建立了扶贫工作站,选派100名副县级干部、400名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脱产到乡镇、村挂职专抓扶贫工作。并将历年选派的676名大学生村官全部调整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还计划将2015年选派的121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安排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


  与此同时,整合省市县双联干部、驻村干部、挂(任)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帮扶力量5769人,为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


  此外,全市各级联村单位还把双联行动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紧密结合,使双联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变干部“走读”为“常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让更多的干部得到作风上的锤炼和能力上的锻炼。


  “输血”“造血”并重,培育多元富民产业,筑牢小康“大厦”基石


  促农增收,发展是核心,产业是根本。只有产业发展了,小康生活才能从“纸上蓝图”变为“地上现实。”


  在陇南,各级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始终围绕落实“六大任务”、打造“三大工程”,聚集合力兴产业、强基础,尽心竭力办实事、惠民生,集中精力谋发展、帮民富,紧紧抓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放松,坚持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手段,组织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


  实现帮助联系村培育发展一个优势长效主导致富产业、创建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培养一批会管理懂经营的致富带头人、落实一个可持续见效快的发展项目,帮助联系户制定一个增收计划、培养一名致富能手、形成一个稳定增收渠道。


  走进宕昌县阿坞乡麻界村,放眼望去,漂亮的民居,宽敞的马路,排列整齐的养殖大棚……远处的坡上坡下,大黄、当归、黄芪等各类中药材葱葱郁郁,枝繁叶茂。


  谈起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麻界村人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中药材的市场前景很好,近年来,中药材给我们带来了丰厚回报,这让我们很是高兴。”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麻界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推行规范化种植和无公害生产,完成地膜黄芪、当归GAP种植,并筹建了麻界村中药材合作社,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建成了中药材科技对比试验田105亩,全面提升了全村中药材种植水平。


  如今,中药材种植已成为麻界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路子,而麻界村也只是陇南上千个贫困村转变发展思路、培育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三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348199.6万元,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052万亩,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同时,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9户、农民合作社4316个。


  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在双联行动的三年,全市还投入资金39479.4万元,培训农民115.2万人(次),培训科技人员、双联单位联络人、企业代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等3200多人。为帮助实现所有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全市还积极协调落实好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政策,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解决7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和7248户偏远山区群众的通电问题,修建农村公路7000多公里,完成危房改造5.4万户,建设堤防工程350.4公里,实施易地搬迁11320户50038人。新建、改扩农村学校55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52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009个、文化大院95个、生态文明小广场356个、农家书屋3287家、农家店2855个;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88个,为859所五保家园和农村敬老院进行了设施配套。


  创新扶贫方式,对准“靶心”精准发力,共圆全面小康梦


  着眼于破解“卖难”问题,陇南依托双联行动平台,积极探索发展土特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模式,通过网络把优势资源与全国大市场进行对接,形成了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真正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


  农业是“三农”的关键,农产品销售是农业的核心,然而一直以来,作为农业大市的陇南,有很多农村,受到地处大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条件的限制,农产品“卖难”问题十分突出。


  “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正如市委书记孙雪涛所言,如今的陇南,电子商务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成为山里人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水坝村是成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上好的手工挂面、杂粮面、土猪肉等土特产,没有销售市场,卖不出去。


  “我们是守着满山遍野的宝,却过着穷苦无比的日子。”水坝村党支部书记辛凤杰无奈地说。


  现在,走进水坝村,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会告诉你,家里的土鸡蛋、手工挂面、蜂蜜都可以放到网上卖了,还能卖到好价钱。


  和水坝村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都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快车”,把土特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如今,陇南已首先在全国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电商扶贫,并在今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目前,全市开办网店6800多家,农产品网上销售超过16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60多元,促进就业2万多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全市还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把旅游开发作为助推扶贫和富民增收的一大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1249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40个,开办农家乐994户、农家客栈109家。


  同时,我市坚持把双联行动与农村改革相结合,着力破解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成立担保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启动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试点工作,成立全省首家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


  目前,全市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34.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14亿元;投入资金13058万元,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688个;发放双联惠农贷款28273户170241万元。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双联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省检察院在对两当县的双联帮扶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与农户多次走访座谈、交流算账等,在精准脱贫方面探索出了“小康互助组”方式,更在精准扶贫方面探索出了“双联互助组”新方式。


  如今,一个个焕然一新的村庄,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一项项富民的产业,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都印证了陇南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预示着未来幸福的生活美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陇南已站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正以火力全开的模式,奔向农村脱贫致富的新征程。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