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新华网]甘肃陇南:古老乞巧民俗期盼走向世界

    2016-09-27 11:48:21  作者: 来源:     
        新华网兰州8月12日电(记者屠国玺)流传于甘肃陇南市西和、礼县的乞巧风俗,将在今年农历“七夕”期间再次展开。从8月14日至8月20日,50多万当地群众将参与到这项传承千年的乞巧活动当中。


  在位于西汉水上游的甘肃省陇南市西和、礼县一带,人们尊称善织“云锦天衣”的天上织女为“巧娘娘”。而陇南乞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式,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灵巧。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间开始,直到农历七夕夜里,人们在长达7天8夜的时间里按照传统展开乞巧民俗。


  据了解,陇南乞巧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阶段和十二项祭祀仪式。节日期间,还将展开一系列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


  民俗专家认为,西和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西汉水上游的秦人遗风,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七夕”节日民俗活动之一。由于参与主体以女性为主,陇南乞巧节也被称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女儿节”。


  在12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新闻发布会上,陇南市副市长尚桢介绍,同期,以“中国乞巧对话世界”为主题的乞巧保护传承论坛也将在北京举办。论坛邀请了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或文化部长、妇女发展部长、非遗城市市长代表等国际宾客参会。


  陇南市西和县县长郝爱龙表示,自2008年“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以后,乞巧文化正得到生产性保护。


  目前,当地已经扶植培育了100多名乞巧传承人,并同时开展师徒传承、团体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传承培养活动。另外,当地还开发了刺绣保健枕、书画麻纸等系列以女红为主的乞巧文化旅游产品,并通过相关网站、动漫、微电影、歌舞和戏剧等方式进行推介和展示。


  “我们期盼这项古老的民俗能够走向世界”,尚桢介绍,当地已经启动了将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