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坪村:双联行动拓宽致富路
本网讯(记者 田银平)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人大“双联”工作组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为使唐坪村经济快速发展,确定了该村进一步加大花椒产业的开发力度、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毛发经济的规划。
如何让村民尽快增收致富?让村民靠啥增收致富?只有充分结合村情实际,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花椒产业的开发力度才能真正让群众增收致富。省人大“双联”工作组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与汉林乡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多次商讨后,提出了对花椒进行嫁接改良、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三五”计划,即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全覆盖的花椒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实施花椒嫁接改良提质增效工程,不但可以增加产量,同时也可提高花椒树抗病虫害、抗灾害的能力,也使花椒树更易管护和采摘,每亩经济效益净增1200—1500元,可从根本上降低椒农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农民发展花椒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花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目前,唐坪村对原有2000余亩花椒实施田间综合管理,发动全村500多户群众培育优质花椒嫁接苗12万余株,栽植1200亩。
“省人大的领导和干部帮扶我们开展花椒嫁接改良太好了,我家嫁接改良了3亩,将来每亩花椒增收将近1500元,仅3亩嫁接改良后花椒的增收就是4500元。”村民杜顺清对记者说。
为扎实推进花椒椒嫁接改良提质增效工程,省人大“双联”工作组邀请市花椒研究院和区花椒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了花椒嫁接改良提质增效技术培训会,重点对花椒嫁接改良技术中的嫁接工具及材料的选取、放水时间、如何选取枝条到嫁接的最佳部位选取、应如何下刀、裹薄膜掌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现场对花椒幼苗进行了穗条处理、砧木处理、插接穗、嫁接后绑扎、封顶等嫁接步骤边示范边讲解,并手把手的教授椒农进行花椒嫁接,演示。使椒农群众一目了然,详细的了解到了幼苗的嫁接过程。不少参训的农户还就花椒嫁接改良技术和自己平时嫁接中所遇到的问题向讲解的嫁接技术员进行了请教,使参加培训的农户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花椒嫁接改良技术
与此同时,省人大“双联”工作组还帮助唐坪村在1700—2000海拔之间的荒山荒坡,发展核桃3500亩,预计5年后初见效益;发展养鸡场1个,年产值10万元,利润3万元。每年组织劳务输出830余人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4次;发放妇女小额贷款29户180万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30户114万元;成立了村级互助基金合作社,其中政府投放35万元,吸收社员85户入股4.25万元,目前累计资金达42.5万元,高效有序运作,解决了部分群众从事种养殖、传统毛发经济等短频快项目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如今的唐坪村,群众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富民的产业慢慢兴起来了,农村的面貌逐渐靓起来了。在双联行动的号角声中,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唐坪跃然眼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