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南武都高山戏在陇南礼堂震撼上演
本网讯(记者 张虎伟)2月15日晚七点,陇南礼堂锣鼓喧天,仿佛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个“社火”进城的年代,给节日的武都增添了一份喜庆的氛围。就在今天,素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南武都高山戏在陇南礼堂震撼上演。
走进礼堂前厅,锣鼓声声,身穿颜色鲜艳、头顶配饰的高山剧演员们正在做演出前的暖场准备。
本次演出由武都区春节文化活动组委会和武都区鱼龙镇上尹高山戏业余剧团主办,陇南市科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和陇南盛源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办。
陇南武都高山戏,又名高山剧,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汉族特色剧种之一。它发源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鱼龙镇,主要流传于武都区的鱼龙、隆兴、金厂、龙坝、马街、安化、佛崖、甘泉等乡镇。
高山戏作为庙会、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在这里自古盛行,高山戏即是从这里的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孕育、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
演出在唯美震撼的高山戏把式歌舞《踩台》中拉开帷幕。演员们身着艳丽的高山戏服,手拿扇子,摇头晃脑的“跳”上舞台。“高山戏”的舞台演出程式一般分为“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等。把式舞中,一般有四种角色,“把式、旦角、老爷和老婆”。
传统高山戏剧目《开门帘》,由“把式”和“旦角”演绎,“把式”手拿蒲扇,以“凤凰三点头”的舞步在台上上蹿下跳,质朴飒爽。旦角们头戴“昭君戴”,衣着鲜艳、亮丽,摇曳多姿,颇具特色。
古典独幕剧高山戏《讨债》,讲述了一个嗜赌如命的钱五,将老婆采莲和孩子作为赌注押给以放高利贷为生的债主牛四的悲剧故事。演出虽诙谐幽默,但结局却让人深感悲痛无奈。
高山戏小唱《夸武都》、《更上一层楼》、《回娘家》、《夸媳妇》、《米仓魂》、《钉缸》、《党的恩情重如山》等剧目,将传统高山戏进行了创新,彰显了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更表达了演员们热爱家乡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传统高山剧目《送财》将演出推向高潮,表达了人民渴望过幸福生活、富裕生活的愿望,引得在场的观众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既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追溯,也是文化发展延续性的崇敬。整台晚会通过传统高山戏剧目与创新剧目的完美结合,展现了高山戏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