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2016-09-27 11:32:22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本网讯(通讯员 田银平  张志军近年来,武都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牵头、能人领办、农民参与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经济林果、中药材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市场风险能力,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规模效应带动发展

   武都区紧密结合特色主导产业,突出市场导向,建成了一大批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特色合作社。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用水、用地、用电、信贷和物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打破了区域、专业等局限,形成跨乡镇、跨行业的合作社,合作社社员人数逐步增多、服务领域逐步拓宽、覆盖区域逐步扩大,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24家,经营范围涵盖种植、养殖、林果、服务等多个行业,创建省级示范社4个、市级示范社25个、区级示范社71个,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能人大户助推发展

   依托能人大户创办合作社的先进管理经验及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为入社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提高品质,有效增加了农业收入。汉王镇罗寨村红平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带动农户104户,去年该合作社共外销蔬菜1300吨,销售总收入达2480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

龙头企业引领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武都区大力发展专业大户牵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基地带动型、股份合作型、政府或有关部门牵头兴办型等五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极大提高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营销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康神苦荞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产、供、销、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积极为适生区乡镇的农户无偿提供苦荞种籽和技术服务,实行订单农业,既保证了企业有稳定的原料供给,又实现了农民生产的计划性、销售的稳定性和收入的可靠性,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性机制。

基层组织保障发展

   充分发挥产业村基层组织的牵头带动作用,利用特色优势产业,带领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道路,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兴源油橄榄农民专业合作社,紧紧依托该区域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水土资源丰富,适宜油橄榄生长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加入合作社,带动了全村320户群众栽植油橄榄,累计发展油橄榄6800亩,建成油橄榄示范基地850亩,今年橄榄鲜果达到150吨,实现产值120万元,户均增收3450元。

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富民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东盛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汇芸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无偿向农户提供农技、市场信息,低价提供优质种子、农资等服务,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帮助群众及时掌握最新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同时,指导社员围绕企业所需主导产品和当地优势资源进行生产,形成定单,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规避了企业收购原料风险,真正富裕了一批农民、做强了一批产业、拉活了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