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外纳乡发展油橄榄产业促农增收致富
本网讯(记者 王春亮))武都区外纳乡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是花椒、核桃、油橄榄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果树的最佳适生区。在近几年的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中,武都区外纳乡充分发挥了地域和资源优势,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契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以科技兴林,加大科技含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数以千计的农户靠种植油橄榄发家致富,全乡种植面积已达到21000亩,油橄榄产业正以大地增绿、农户增收的实际成效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近几年来,武都区外纳乡依靠当地自然优势,坚持走“建基地、兴产业”的基本思路,依托项目带动、鼓励、扶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启动实施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全乡的生态环境,而且有效的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使大批劳动力从单一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通过发展油橄榄产业,群众理念不断更新,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发展林果经济、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已成为自觉行动,建设生态、保护环境的氛围已经形成,全民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使群众尝到了发展油橄榄产业出效益的甜头。稻畦村崖坊社是典型的半山干旱社,过去群众以粮食生产为主,但由于立地条件差,干旱缺水,群众年年种粮不见粮,生活十分艰苦。近几年来,通过大抓油橄榄产业,成为全乡闻名的“油橄榄飘香”发展油橄榄致富典型社,全社仅油橄榄果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种植油橄榄大户茹兴山,91年在苗儿湾创建了50余亩油橄榄园,仅此一项年纯收入46万元,走出了一条依靠油橄榄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据了解,武都区外纳乡油橄榄业产值达1千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7%,农民人均油橄榄业收入达1100元。全乡森林覆盖效益率由1999年的11%提高到现在32%,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全乡多数村社基本上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呈现出大地绿一片、群众富一片的良好局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