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综述
助推乞巧文化走向世界 共圆中国女儿千年梦想
——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综述
记者 冉创昌 张帆
盛夏的北京,热浪滚滚。8月1日,一场热烈程度堪比室外高温的文化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成功举办。这个以“女儿梦·中国梦”为主题,由德高学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国际妇女组织和驻华使节代表参加的文化盛会,再次让绵亘两千多年的陇南乞巧文化在首都绽放异彩,为乞巧文化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接轨妇女事业 凸显国际风范
与上一届乞巧论坛相比,本届论坛更加凸显国际化目标。论坛邀请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妇女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妇女组织、驻华使节代表和国内妇女事业发展研究专家、民俗文化专家等多方权威人士,并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40多家媒体参与采访报道。大家汇聚一堂,共商乞巧文化传承创新良方,共谋妇女事业发展大计。特别是本次论坛将乞巧文化与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创举使乞巧文化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被了解、被认同。正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主持开幕式时所言:“通过举办这次论坛,必将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创新乞巧文化、丰富中国女儿节的内涵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必将进一步提升乞巧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走出甘肃,走进全国,走向世界,必将对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委书记孙雪涛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也说,论坛的举办“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指示要求,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主题号召,落实中国政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更是展示责任担当,共圆‘女儿梦·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在论坛上,乞巧文化内涵的世界性被与会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共同点赞。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说,乞巧文化争取平等、自立自强、追求理想、奉献社会的生活理念与世界妇女组织所提倡的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十分吻合。她认为乞巧文化应该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必将走出陇南、走进全国、走向世界,同时必将焕发出更加旺盛、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全国妇联副主席喻红秋说,乞巧文化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反映着中国女性独特而悠久的世界,也反映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乞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促进妇女发展与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筑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巴基斯坦国家妇女地位委员会特别代表乌兹玛·努拉妮说,乞巧文化节的意义不容置疑,这一节日使得所有年龄阶段的妇女都能够参与其中,使她们能够得到之前所从未享有的机会,成为社会具有生产力的成员,意义非常重大。匈牙利驻华特命全权大使齐丽说,乞巧文化活动集歌谣、舞蹈等于一体,创造了几千年的女儿梦想,体现了中国妇女尊重劳动、感恩拥有的精神内涵,乞巧文化对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劳动体能培养、关爱女孩成长、和谐家庭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希望通过这次论坛的举办,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女性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发展进程。
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国际友人。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毛里求斯、韩国、加拿大、巴基斯坦6个国家妇女组织的代表,来自奥地利、亚美尼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约旦、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莱索托、马拉维、毛里求斯、巴基斯坦、韩国、南非、西班牙、苏丹、坦桑尼亚、土库曼斯坦、赞比亚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在论坛上或激情发言,或认真聆听。
无论市委书记孙雪涛流利的英语致辞,还是每人一个的同声传译翻译器,都让论坛成为了一个交流无阻的实实在在的国际论坛 。更为乞巧文化走出陇南、走进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专家学者云集 研讨议题精深
参与本次论坛的既有国际妇女组织及驻华使节代表,也有国内妇女事业发展研究专家和民俗研究专家。大家主要围绕什么是西和乞巧节,为 什么保护西和乞巧节,怎么保护西和乞巧节等议题交流发言,让乞巧文化的内涵不断升华。
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我市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是一种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 岁时节令活动。2006年12月,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七夕节)”被列为国家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乞巧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其参与人数之广、持续时间之长、 内容之丰富、程式之严谨、气氛之热烈、想象之奇妙、寓意之美好,在全国绝无仅有。这一古老风俗展示了心灵手巧的女儿智慧,传承了孝顺 贤淑的女儿美德,诉说着自由美好的女儿梦,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逵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乞巧文化的发掘和保护,是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他明确提出,乞巧文化渊源于古 老的秦文化,是周秦文化的结晶。西和乞巧风俗盛行的原因在于首先它是一种群体模糊记忆,反映了一种原始思维的遗留,是“神灵物”的三 位一体;乞巧文化的发展演变对古代妇女地位的确立有重要意义。温州大学教授黄涛关注到了七夕的爱情主题。并认为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中最具有情人节基础的。西北师范大学的彭建明,是《西和乞巧歌》的翻译者,也是保护西和乞巧仪式的当仁不让的实践者。他认为乞巧节的 独特性在于它系统有序的组织程式,完备的艺术形式,词、曲、舞皆由女性创作、表现和传承。西和走出来的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 研究所陈斐认为,乞巧有利于少女人格的完善,有助于少女形成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北京市妇联代表认为西和乞巧文化是传统社会女性文化 的缩影,乞巧节的当代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延续了新时代女性传统美德,同时也鼓励女性在精神层面的追求,通过乞巧文化的传承,展现出新时 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上进等精神层面的期盼,彰显了新社会女性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巴基斯坦妇女地位国家委员会的代表认为,乞巧节对于提高妇女的维权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独特的视角看待乞巧节的推广价值。 吉尔吉斯斯坦代表认为,历史上女性由于缺乏功能性教育,使必要的生活技能的获取变得非常不容易,从而导致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妇女生活的 日益贫困化,而乞巧节事实上就是为这些上不起学的妇女营造了一个职业教育的机会。
中国妇女出版社贾秀娟提出,要以行政和法制手段来保障乞巧文化的传承,要为乞巧文化的传承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可以打造西和乞巧品 牌,搜集一些特色的乞巧文化,开发一批新的具有特色的乞巧文化,建设乞巧文化艺术博物馆等,为乞巧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片良好的发展土壤 。中国妇女报社黄海群认为传承乞巧文化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要专家把脉,确保原生态传承,要全方位展示乞巧文化,加大乞巧文化宣传 力度,社会各界要共同支持,坚持生产性保护。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国英表示将给予西和县妇女产业以更多的支持。中国旅游协会妇 女旅游委员会熊玉梅着重强调了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认为西和乞巧节所在区域,如果有机会申报《中国传统村 落名录》,七夕乞巧节就有可能会因此而获得一个更为稳固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西和乞巧节的有效传承。
杨亮才、宋兆麟、陶立璠等专家学者都在论坛期间提出了富有见解的观点。
交流产生思想,研讨促进传承。论坛期间,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乞巧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内容丰富多彩 活动成果丰硕
近年来,我市把打造乞巧文化品牌作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重点工作,在2006年、2007年、2010年、2012年 成功举办四届乞巧文化旅游节会的基础上,于2013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乞巧女儿节10项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了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和联合国 妇女组织建立联系,让世界妇女事业在发展中借助西和乞巧的价值,让乞巧文化借助妇女事业影响社会、走向世界。
本次论坛,为中国传统的女儿文化注入全球女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元素。本次论坛共分乞巧文化展览、开幕式、主旨演讲、讨论交流、闭幕式 和中央、境外媒体专访等板块,围绕“乞巧文化和妇女发展”开展研讨交流和宣传推广。期间来宾参观了优美的陇南旅游风光、我市妇女产业 发展、乞巧文化及陇南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图片展。在二维码扫描区,来宾纷纷用手机扫描陇南政务微博等二维码。乞巧动漫、微电影《乞巧 缘》,让来宾细心品味乞巧文化。在西和县“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剪纸传承人”卢海燕的剪纸桌前,外国来宾纷纷拿起剪刀学习剪艺。王小静的 西和麻纸书法更是受到大家青睐。刺绣、陇南旅游文化纪念品等实物展让来宾流连止步。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出席闭幕式之际,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以及孙雪涛、杨全社、陈青、 任跃章、张昉、岳金林、谢治国、尚桢等市上领导一起接见了在我市电子商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十位女性电商。顾秀莲为女性电商颁发“陇 南十佳妇女电商证书”。闭幕式上,顾秀莲为“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宣传大使”和“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宣传代言人”颁发荣誉证杯。
短短一天时间的活动,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成果丰硕,对于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论坛大家围绕“女儿 梦·中国梦”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对传承乞巧文化、推动妇女发展进行了理论研讨,为进一步拓展乞巧文化、丰富女性文化的内 涵,传承这一优秀中华民俗瑰宝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际妇女组织和驻华使节代表用世界的眼光,深刻阐述了文化保护中女性赋权的重要 意义,把乞巧文化的传承与妇女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明的有效对接和完美融合。市委副书记、市 长陈青在闭幕式上指出:“通过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我们对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的认识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 。我们将积极吸收这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吸纳和运用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华夏文明创新区 为契机,把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妇女发展的历史方向和妇女肩负的重要使命,引导各行各业妇女把自己的岗 位作为追梦、圆梦的发力点,为实现中国女儿梦不懈奋斗。”
乞巧女儿梦,承载着陇南千年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
乞巧女儿梦,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乞巧女儿梦,引领着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培育养成。
乞巧女儿梦,编织着广大女性自觉奋争的多彩画卷。
乞巧女儿梦,期盼着乞巧文化早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