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闭幕
顾秀莲为“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宣传大使”和“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宣传代言人”颁发荣誉证杯
本网讯(记者张帆 冉创昌) 8月1日下午,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圆满完成所有议程在北京闭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出席闭幕式,并为“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宣传大使”和“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宣传代言人”颁发荣誉证杯。
全国妇联副主席喻红秋;文化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常克仁;全国妇联发展部部长崔卫燕;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部长牟红;中央办公厅纪委副书记、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申学魁;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张兵;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志学;全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龙江文,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凌,省妇联主席韩克茵,省文联副主席张永基,省妇联巡视员管春梅,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建仁,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富民,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宝军,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杜芳,市委书记孙雪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全社,市政协主席任跃章出席闭幕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方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苑利主持闭幕式。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妇女出版社总编贾秀娟,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晔原分别阐述各组交流结果,并作小组总结发言。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致答谢辞。
陈青首先代表陇南人民向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文化部非遗司、非遗保护中心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外事办、省文联、省妇联、省民协等主办单位致以由衷感谢。她说,本次论坛的会期安排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对于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是一次圆满而成功的文化盛会,为乞巧文化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我们打造地域民俗文化精品的信心。感谢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等领导对陇南的关心支持。
感谢全国妇联副主席喻红秋,文化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常克仁对论坛的举办给予的精心指导。省委、省政府把乞巧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多次现场调研,听取汇报,悉心指导,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各级组织及领导对乞巧文化发展的关怀与支持,使陇南人民深受感动。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深邃论述和学术付出,大家围绕“女儿梦·中国梦”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对传承乞巧文化、推动妇女发展进行了理论研讨,开展了“女儿梦”和“中国梦”的探讨,为进一步拓展乞巧文化、丰富女性文化的内涵,传承这一优秀中华民俗瑰宝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感谢国际妇女组织和驻华使节代表为本次论坛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用世界的眼光,深刻阐述了文化保护中女性赋权的重要意义,把乞巧文化的传承与妇女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明的有效对接和完美融合。感谢承办单位为了高质量、高水准办好这次论坛,认真策划、精心组织,为论坛的成功举办付出的辛勤努力。感谢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们以独有的眼光、优美的文字和真实的镜头,彰显了陇南乞巧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乞巧这一民俗文化瑰宝走出陇南、走向了世界。
陈青指出,乞巧文化孕育于陇南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敬畏自然、尊重劳动、展示慧巧、感恩拥有的精神内涵和现代中国女性争取平等、自立自强,追求理想、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我们对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的认识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我们将积极吸收这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吸纳和运用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华夏文明创新区为契机,有效把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妇女发展的历史方向和妇女肩负的重要使命,引导各行各业妇女把自己的岗位作为追梦、圆梦的发力点,为实现中国女儿梦不懈奋斗。
陈青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陇南、支持陇南,真诚欢迎大家到陇南走走看看,领略品味陇上江南的迷人风采和独特风韵,充分感受乞巧之乡的文化魅力和时代气息,携手谱写美丽中国梦的陇南新篇章。
出席闭幕式的还有: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毛里求斯、韩国、加拿大、巴基斯坦6个国家妇女组织的代表,来自奥地利、亚美尼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约旦、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莱索托、马拉维、毛里求斯、巴基斯坦、韩国、南非、西班牙、苏丹、坦桑尼亚、土库曼斯坦、赞比亚等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全国妇联、外交部、文化部、水利部、中国民协、中央办公厅纪委等国家部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国内民俗专家代表,国内妇女事业发展研究专家学者、艺术家、在京甘肃籍优秀人士代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