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中国文联对口帮扶武都区纪实

    2016-09-27 11:20:24  作者: 来源:     

真情帮扶   传递温暖

——中国文联对口帮扶武都区纪实

记者 田银平

去年以来,武都区新建了东江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和钟楼公园,为了提升新建学校和公园的文化品位,武都区积极向中国文联汇报,邀请知名书法家为学校和公园题字,得到了中国文联大力支持。最终,中国书法家协会王家新、申万胜、赵长青、胡抗美、张飙、陈洪武、罗  杨、卢中南、于恩东、李洪海、宗家顺、杨明臣、李有来、刘  恒、潘文海 等15位著名书法家,无偿为5所学校和钟楼公园的10处景点题字——这只是中国文联对口帮扶武都区的一个缩影。

中国文联自1998年定点帮扶武都区以来,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贫困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在资金、物资、信息、精神上给予武都大力支持和帮助,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了贫困乡村,加快了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武都的发展。

20032月,中国文联副主席胡珍一行驱车2000多公里深入武都区开展慰问活动,调研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并与陇南市和武都区党政领导进行座谈,共商加快发展、扶贫帮扶的措施办法。期间,向武都区捐赠了一辆依维柯面包车;2004826,中国文联与甘肃省政府联合在兰州市举办了“情铸阳关”大型文艺义演活动,义演收入全部用于甘肃扶贫事业,并向武都区捐赠40万元,之后又协调省扶贫办为武都区倾斜分配义演收入4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200542,中国文联、省交通厅在兰州市召开帮扶工作座谈会,协调省交通厅列项285万元,修建了武都区汉王镇将军石至千坝草原公路,同时捐资20万元,用于武都区的教育事业;200611月,中国文联和农民日报社为武都区200个村订阅了200份《农民日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2007127,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带队赴武都区开展慰问活动,捐赠资金30万元、图书26箱,并看望学生,赠送书包、笔记本等学习用品,慰问贫困户,赠送毛毯、春联和慰问金;2010414,在“5·12地震两周年之际,冯远再次带领十几位著名艺术家,到武都进行“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并捐赠资金22万元;2011年捐赠资金30万元,捐赠图书及文具297件。

2008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文联第一时间向武都区致电慰问,并募捐赈灾款40万元。822,又派出慰问团赴武都区慰问。在神舟七号飞船载人航天之际,中国文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同中国美协、中国书协,邀请在京的11位当代书画大家精心创作了11幅书画精品,搭载神舟七号飞船问天。之后中国文联将11幅书画作品进行义卖,将义卖所得的500万元全部捐赠援建武都区滨江中学,建成了56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 “神舟楼”,“神舟楼”极大地改善了滨江中学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市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2013年初,中国文联启动中国文艺支教试点工作,将武都区选为服务地之一。428,中国文联又一次来武都“送欢乐”,这是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承办的首场“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演出融汇了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摄影、书法、美术、杂技等多门艺术,来自全国文艺界的56名艺术家和歌舞演员为武都人民献上了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代表中国文联向30名贫困大学生家庭和支教学校30名贫困生共捐助助学金9万元。她说:中国文联将充分发挥文化以文化人、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独特优势,与武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全力支持武都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除两场慰问演出外,中国文联还组织开展了书画创作、音乐辅导、舞蹈辅导、摄影辅导等交流讲座。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长江、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霍勇、著名舞蹈家王小燕、著名摄影家解海龙等艺术家们深入基层,来到基层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身边,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和亲身经验,与爱好者们面对面交流。中国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还向武都区赠送了书法、美术和摄影作品。

十余年来,中国文联全力支持武都的教育、文化事业,先后向武都捐赠电脑74台、依维柯客车一辆、书籍50000余册、期刊3000余册、文具446件,捐资722万元,协调公路项目资金285万元,建成了滨江中学、城关中学电脑教学语音室、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图书馆“中国文联捐赠图书专架”、“中国文联捐赠期刊专架”、城郊乡大堡村电灌、角弓镇扶贫希望小学,充实了角弓镇年家村、石门乡白杨坝村、柏林乡、三河镇、安化镇等10所文化站书库。

中国文联各级领导对武都的扶贫帮扶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多次深入武都贫困山区调研指导、访贫问苦,帮助群众理思路、谋发展,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关心救助贫困群体。中国文联真帮实扶重实效,有力地促进了武都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坚定了人民群众建设新武都的信心和决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