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商热议“花椒节”
盛夏七月满山红,武都椒香飘四海。为期两天的甘肃武都花椒产销对接暨经贸洽谈会上,来自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及省内的花椒营销客户代表和加工企业负责人无疑是本次节会上的一大亮点,他(她)们对武都花椒品质、花椒交易市场秩序、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及武都整个商业投资环境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评价。
“武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都深深吸引着我。”多次前来武都参会的四川客商杨帧利先生感触颇深。杨帧利说,最近几年,武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武都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这与武都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大力发展以油橄榄、花椒为龙头的特色支柱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势头对整个陇南有着很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杨帧利先生非常肯定地这样评价。
武都区充分利用花椒节会的黄金机遇,放开手脚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每一参展方都倾其热情,竭其智慧,拿出了自身的“绝活”。各展馆内,除了展示鲜花椒、花椒枝、花椒油、花椒粉等花椒系列产品外,还增加了好多特色产品的展示。
“这届花椒节上,展出的品种不光丰富了,包装也比以前精美多了,放到大超市,一点也不比其他地方的产品逊色。”站在花椒产品展示台前,武都的“老椒客”———武都区花椒协会党组书记杜文修自豪地说。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花椒贩运的杜文修回忆起花椒产业的发展,深有感触:“最开始做花椒贩运时,受资金不足、经验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小打小闹,勉强糊口。如今,花椒营销协会的成立,就为提升花椒效益,推动全区花椒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诚‘椒’天下客”,这是展馆内举目可见的广告词,两天来,花椒交易市场的现场销售场面同样呈现一片火爆。重庆客商杨元说:“花椒节会的举办,为椒农提供了展示销售的平台,为外地客商搭建了收购的桥梁,对扩大武都花椒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3年开始就在武都做花椒生意的杨元还深有感触地说起这次来参加节会的感慨:以前在陇南办事感觉很慢,但现在不一样了,感觉陇南有一种海纳百川、吸引各方,亲商、安商、便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了。当得知目前武都全区上下正在大力开展“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活动时,杨元说,“改善民生,只有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才能切实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武都区委、区政府府把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提出了“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框架。武都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了花椒、油橄榄等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2012年,全区花椒基地面积达100万亩,保存株树6500万株,产量2500万公斤,产值14亿元;全区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1648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在全国县区中,武都花椒面积第一、质量第一、产量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第一。贵州客商彭永成说:“好几年前,我就带着我的合作伙伴来陇南参加武都花椒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和武都花椒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不但把武都花椒远销到了重庆、贵阳等地,也把外地客商介绍到武都投资兴业。如今的武都,在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上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花椒节会是一个加快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器。感谢花椒节的主办单位,让我们外地客商和本土企业能够彼此推进,寻求商机,更好的进行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