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暨首届武都文艺奖颁奖会
大会会场。张鑫 摄
获奖者上台领奖。张鑫 摄
获奖者与与会领导合影留念。张鑫 摄
本报讯(记者 焦晓霞 张鑫)7月12日,我区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暨首届武都文艺奖颁奖会,传达贯彻省、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表彰首届“武都文艺奖”获奖者。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田广慈并作重要讲话。
田广慈指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一战略平台,切实加快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田广慈强调,优秀的文化既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没有文化的进步与繁荣,社会就难以进步,发展将难以为继。面对中央和省、市对文化建设的明确要求,面对武都跨越式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深入挖掘武都优秀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增强本土文化的传承性和群众文化的自豪感。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博采众长,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作品反映发展成果,用文化的力量推动人们思进思上、向善向美,让文化为武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田广慈指出,要深入挖掘研究,突出地域特色,努力打造武都文化知名品牌。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武都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集中培育和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武都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加强全区特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和分类整理,全面掌握我区历史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数量、种类和目前的开发利用状况。要加强对现存原生态的高山戏演唱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编排出几部高质量、高水平的高山戏代表性剧目,努力改变我区高山戏理论研究成果匮乏的现状,用作品的影响力来扩大武都高山戏的知名度。同时,紧紧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战略平台,积极打造古武都国、氐羌文化、邢澍文化等文化品牌,采取新闻报道、文化节会等多种形式,向外界宣传推介我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努力提高武都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田广慈要求,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加强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快全区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全区公益性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小广场建设。通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在全区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全区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成果。
田广慈指出,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全区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全区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文化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钻研政策,抓好机遇,结合我区文化资源,通过论证、规划、包装和整合,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带动作用明显、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建成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规模。要加快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效益显著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继续按照展现汉代文化、江南特色的目标定位,坚持从规划入手,坚持把武都特色文化精髓融入到街区、公园、广场和每栋单体建筑的规划建设之中,打造以城市出入口、主题公园、特色商业街和标志性建筑为重要节点的城市文化景观群,规划建设“水系五城、绿满两岸”的宜居、宜游、宜商山水园林文化城市。要努力把姚寨沟、万象洞、千坝牧场打造成生态旅游精品,把姜家山灾后重建示范村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依托洛塘、裕河、月照片区保护良好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和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打造乡村自然风情和民俗文化旅游区,以旅游精品为龙头,带动全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田广慈指出,要大力培养扶持文艺文化人才,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拘一格选拔文艺文化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支持优秀文化人才成长,加快培养文化创意、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广泛吸纳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努力建成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文艺工作者,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文化、尊重文化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武都文艺奖”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文艺的教化育人作用,突出体现文化的正能量。
市文联主席毛树林应邀出席会议并代表市文联乡所有获得首届武都文艺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希望我区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继续加强学习,坚持“三贴近”原则,在文艺作品中体现正能量,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大显身手,奏响激励武都人民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激情乐章。
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平生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省、市、区关于开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传达学习这次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开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安排部署上来,要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工作开展。要围绕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深入研究学习我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并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本乡镇、本部门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细化工作任务和方法步骤,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心组织实施,迅速启动各项工作。要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区发改、财政、国土、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等部门,要把服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在组织、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积极谋划开展我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我区文化特色、文化品牌、文化资源,不断扩大我区文化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为全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李平生还就当前防汛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会议对首届“武都文艺奖”的获奖者进行了颁奖。周二军、尹利宝、贾摄新代表获奖者做了获奖发言。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景学书,区政协主席曹永先,区委副书记王文全,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贾周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苏志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凡,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叶毅,区委常委、统战部长范登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倪满光,区政府副区长张建强等区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大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