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怀感恩之心 奔小康之路——马街镇感恩村新农村建设侧记

    2016-09-27 11:10:02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怀感恩之心  奔小康之路

——马街镇感恩村新农村建设侧记

本网记者  张鑫

一排排漂亮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宽阔整洁的街道,一个个勤劳质朴的村民,一簇簇芬芳美丽的花草……走进马街镇感恩村,无论是谁都会被这里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秀的生活环境所感染——走在村内的大街上,和相熟的村民打声招呼,坐在老乡家的客厅里,沏一壶上好的清茶——在这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变得如此美好,譬如在村内广场晨练的老人,放学回家追逐嬉闹的孩子,外出归来满载收获的男人和夕阳下张罗晚饭的妇女。

然而五年前,感恩村并不是这样,那时候,感恩村甚至还不叫感恩村,而叫蒿坪村,一场举世震惊的地震将蒿坪村彻底摧毁,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蒿坪村人奋发图强,积极重建才有了现在的感恩村。

感恩村,顾名思义就是怀感恩之心,行感恩之事。近几年来,感恩村多次积极向舟曲泥石流灾害及四川雅安地震等受灾群众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感恩”二字,尤其是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感恩村人积极行动,科学规划,以感恩、爱国和打造精品型生态文明新农村为目的,通过整体规划、民居改造、整村绿化和产业开发等各项举措,全力推进村内规划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美化村庄环境,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用实际行动向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过他们的人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我们村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从强化管理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村支部书记李文林指着村级组织活动室内的一行醒目大字对笔者如此说。

李文林告诉笔者,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村上及时成立了文明村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村民代表会议等一系列民主自治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公约。认真开展“学先进、创五好”、“感恩奋发、富民强村、回馈社会”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村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有了好的制度和好的做法才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只有群众信任,各项工作才能扎实有序开展”。村主任李根生接过话茬告诉笔者:“近两年,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改造工作取得良好进展,这都要归功于群众的献言建策和积极配合”。

感恩村全村共69341人,农户住宅统一设计为砖混结构二层,采用前宅后院布置形式,每户占地129.6平米,配套卫生间、厨房、自来水、太阳灶。近两年,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新修村级组织活动室二层16350平米,建成村级文化大院1750平方米并安装了健身器材,硬化村内巷道7880平方米,完成排水渠1210米,新修公路2公里,全面完成自来水入户和农网改造工程,新建公共厕所2间、垃圾屋3个、配发垃圾车一台,栽植村内行道树800多株。风貌改造方面,该村坚持“政府引导、多方筹资、群众出资”的原则,重点对民居、文化广场、道路、村门、垃圾处理场和电网进行了改造,目前,已完成电网线路改造69户,民居檐口挂瓦、墙面粉刷,门头、窗户亮化美化65户,新建文化广场走廊和凉亭各1处,改换木质扶手栏杆65米,建成村内绿化广场650平米,修建花池72座,绿化村内空闲地510平米。

  “下雨天不再走泥泞路,烧水做饭全用上沼气,茶前饭后村里人聚集在广场上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这种日子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们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我们全村人愿意用实际行动回报政府,回报社会”。站在自家用青砖砌成的仿古式大门前,村民李进社深有感触的对笔者如此说。

李进社今年46岁,算的上是感恩村的能人大户。近几年,精明能干的李进社紧抓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搞活农村经济的大好机遇,积极从事花椒、中药材、核桃等在特色产业栽植和收购工作,从中尝到不少甜头,目前,月收入五位数对他而言已不再是梦。

李进社只是感恩村人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人人懂技术,家家有产业,户户创收入的新时代农民在感恩村已基本普及,2012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850元。

近年来,感恩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支部+协会”模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带领群众积极发展花椒产业,至目前,全村共已发展花椒600余亩,2012年,总产量4.8万斤,产值129万余元,人均收入3660元。“花椒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人均有花椒1.7亩。一直以来,镇、村两级党委高度重视花椒产业的开发,每年2-3次按期组织群众开展花椒栽植和管护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基本做到了全村青壮年人人熟练掌握技能,为全村花椒产业的茁壮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村支书李文林满怀憧憬的告诉笔者:“接下来,我们村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中药材产业,力争至今年年底全村实现核桃栽植面积6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50亩”。

“在紧抓特色产业开发的同时,我们全力做好劳务输转工作,通过组织输转、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外出务工人员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实现培训后转移输转、输转后稳定就业的目标”。李文林告诉笔者,2012年,全村劳务输出300人,劳务创收64.8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160元。今年,村上已举办劳务技能培训2次,外出务工近200人。

“只要有好政策、好干部,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过的比一天好”。李进社深有感触的对笔者如此说。村主任李根生告诉笔者,感恩村人永远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无私关怀和帮助,在今后的日子里,感恩村人也必将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美好,越走越宽阔。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