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科学管理 提质增效——武都区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侧记

    2016-09-27 11:09:10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初夏时节,穿行在武都区白龙江沿岸,北峪河、福津河、洛塘河、甘泉河等流域的川坝河谷、半山区域,满山遍野的花椒、核桃林下,农民们有的在除草、施肥、剪枝,有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喷洒农药、悬挂粘虫板……

近年来,武都区紧紧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全面落实品种化栽培、规模化生产、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着力扩大良种苗木栽植,有效防治病虫害,认真落实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创新管理服务组织,全力加快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区以花椒、核桃、油橄榄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面积达164万余亩,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

为扎实做好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武都区下发了《关于对乡镇干部和双联行动联村单位驻村干部进行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培训的通知》和《陇南市武都区2013年特色经济林产业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全区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县级领导包乡、区直部门联乡的工作机制,对每一个乡镇、每一个重点村和每一个示范点都明确了包抓领导、包抓部门和包抓责任人,进一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针对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的现实,各乡镇、各相关单位按照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林业部门在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在技术、苗木、项目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办点示范,形成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的新“亮点”;各乡镇抽调精干力量,深入村社为农户指导开展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发改、林业、水务、水保、扶贫等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在资金用途不变、管理权限不变、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捆绑使用各类资金,为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支持品种改良、繁育推广和科技培训、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与此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广大农户的主体作用,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开设宣传专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连续报道,深入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单位,及时报道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全区经济林综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经济林管理技术水平低的“瓶颈”难题,武都区把抓好农民技术培训作为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结合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形式多样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活动,大力推广普及经济林综合管理实用技术。区林业、农牧等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0人,组成3个培训组,深入全区36个乡镇开展了核桃、花椒、油橄榄综合管理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较好的掌握了果树的高接换优、培土施肥、清园除草、开挖树盘、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以及核桃杏大蚕蛾、菌性黑斑病、炭疽病、举肢蛾,花椒根腐病、黑胫病、跳甲、天牛、介壳虫,油橄榄孔雀斑病、大粒横沟象等病虫害的物理和化学防治办法,有效提高了对经济林综合管理的技术水平,逐步把群众推向产业开发的主体地位。目前,完成科技培训4万人次,其中:技术骨干培训1200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3.8万人次。

区核桃中心主任刘全告诉记者:“去冬今春以来,针对核桃主要病虫害,即银杏大蚕蛾、云斑天牛、根象甲、核桃举肢蛾、介壳虫五种虫害和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炭疽病、根腐病、枝枯病四种病害蔓延成灾,影响核桃减产甚至绝收的现状,区上组织科技人员研发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法,即采取“刨、刮、涂、阻、燃、喷、注、输”被群众称为“八字防治法”,使核桃“五虫四病”蔓延局势完全得到遏制,成效十分显著,近50万亩核桃基本没有严重病虫害。

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经济林综合管理 110万亩,其中,花椒64万亩,油橄榄11万亩,核桃35万亩;低产园改造11万亩,其中,花椒3万亩,核桃1.5万亩,油橄榄6.5万亩。 发放器械3112台(把),其中,机动喷雾器142台,开孔(槽)斧600把,手摇喷雾器2390台,充电式喷雾器100台;投放化学药品3300件(袋),其中,微量肥2000袋,敌敌畏650件,乐果650件;其它药品81吨,其中,石硫合剂67吨,林丹烟剂10吨,硫酸铜2吨,粘虫胶2.5吨,以及粘虫板8万张,粘虫胶带1500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