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都新闻网!

武都年鉴

    2017-12-19 11:11:18  作者: 来源: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陕、甘、川三省交通要道,历史悠久,现为陇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陇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2016年全区辖3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650个村,50个社区,总人口58万人,城镇居住人口增加7万人,达到19.42万人。幅员面积4683平方公里,耕地71.53万亩,有林地和疏林地190万亩。境内海拔667—3600米,垂直差异明显,根据立地条件,可分为川坝河谷区、半山干旱区、高寒阴湿区和林缘区,具有“七山二林一分田”的特点。年均气温14.7℃,降水量460毫米左右,无霜期210—240天,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全区有白龙江、广坪河、西汉水三大一级长江支流,年径流量53.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70.6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9.53万千瓦。
武都区境内物产丰富,有水杉、红豆杉和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拥有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铜河流域)、裕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和武都裕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武都有“千年药乡”、“千年椒乡”之美称,有各类动植物1300多种,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大红袍”花椒、武都油橄榄、“米仓红芪”等响誉中外,畅销海内;白龙江河谷地带则被专家认为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地。建成了花椒、油橄榄、茶叶、核桃、中药材、蔬菜及山野菜、畜禽水产养殖和优质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基地。

      武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品流通要道,又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氐羌文化交汇地。武都地名始于先秦。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在仇池一带大败白马氐人,为颂扬功绩,在仇池以东(今西和洛峪)首置武都邑。“武”是颂扬秦国武力拓疆之意,“都”是水池,指仇池。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武都邑改称武都道(道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建置),属陇西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武都郡。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武都郡治迁石门县(今城关旧城山)以来,一直是郡、州、专区、地区所在地。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设立陇南市,撤销武都县设立武都区,市政府驻东江镇,区政府驻城关镇。

      【国民经济】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74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73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74亿元,比上年增长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3.2701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502.4元和6161.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8%和8.9%。

      【项目建设】兰渝铁路陇南段建成通车,渭武高速全面开工建设,武九高速试验段已开工建设,天水至武都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年初谋划实施区列重点建设项目174项,总投资189.5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58.69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124个计划新开工的项目中,已有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北峪河西堤路棚户区改造、2016年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武都城区供排水扩建工程、东江污水厂易址迁建工程、吉石坝污水处理厂、建制村通畅工程等110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88.7%。新一轮退耕还林、安全饮水、美佳智能彩印生产线、新华至裕河旅游公路、康县至琵琶公路改造工程、琵琶九年制学校教师周转房、美丽乡村建设等120个项目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投资52.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9.8%。紧盯投资政策导向,把握重点支持领域,精心谋划、动态储备、积极争取,全年共谋划储备项目300个;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1个,总投资7.19亿元,其中国省预算内资金1.65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力度,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个,签约资金72.9亿元,到位资金50.2亿元。

      【扶贫攻坚】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精心制定实施“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以三大特困片区和两个藏族乡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积极探索电商、旅游等扶贫模式。编制完成了《武都区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国开行融资贷款8.3亿元,重点用于解决20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启动会在坪垭藏族乡成功召开,坪垭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外纳、角弓、磨坝、马营、五库、三仓等乡镇易地搬迁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完成116项700公里,完成村组道路硬化工程7项70公里,通村硬化率达到93%。建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村饮水安全工程38项,解决42个精准扶贫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创新扶贫方式,启动建设47个电商扶贫试点村;共争取项目资金1.5487亿元,同比增长55%,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1.749亿元,发展村级互助资金项目238个。完成技能培训1.61万人,实现输转劳动力13.6万人,创劳务收入24.72亿元。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8165万人,23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全区贫困面由2011年底的45.83%下降到19.1%。

      【城乡建设】2016年,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小城镇综合改革为重点,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编制完成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和11个建制镇控制性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7.4平方公里,达到15.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7万人,达到19.4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7.5个百分点,达到34.54%。

       东江新区、钟楼滩、吉石坝、江南片区开发及旧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新建了钟楼、江南、滨江三个公园,建成人行天桥5座,新增停车泊位4800个,新建改造公厕32座,长江大道东西延伸段、南长江大道美化亮化及景观建设成效显著,吉石坝新区建设快速推进,钟楼、江南片区功能不断完善,莲湖广场改造顺利完成,西南小区、北峪河西堤路等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城市供热、供气、排污管网铺设及美化亮化同步跟进,南北两山、吉石坝片区、白龙江河滩地等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稳步推进。公厕改造、支巷道硬化、路灯升级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安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桔柑、角弓、洛塘等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4个乡完成撤乡建镇,建成美丽乡村217个,城乡面貌日益改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特色产业】2016年新增特色产业经济林11.91万亩,其中:花椒3.98万亩、油橄榄1.88万亩、核桃5.54万亩、茶叶0.51万亩;新发展中药材12.21万亩,完成蔬菜种植17.6万亩、马铃薯种植37.2万亩。实施经济林高接换优61.8万株,其中:核桃39.8万株、油橄榄11万株、花椒11万株。完成经济林综合管护185.6万亩,新增油橄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完成土地流转8293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45个,产业化经营机制逐步健全。“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上线运营,全区有效运营网店1401家,完成销售总额5.61亿元。成功举办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

      【旅游开发】全区共有旅游开发景点228个,其中自然景观194个,人文景观34个,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区”称号。完成了万象洞、姚寨沟、裕河等景区旅游发展规划,万象洞、姚寨沟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全年新建农家客栈30户、农家乐13户,新创建农家乐示范户2户。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205.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和23.2%。

      【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弃渣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9.82%,全年共实施退耕还林14万亩,荒山造林0.1万亩;完成薪炭林1万亩,生态林3万亩;完成天保工程森林管护136.91万亩,重点公益林保护61.43万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68公里,栽植各类苗木2000万株;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22.63平方公里,裕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条,治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133处、水土流失66.07平方公里。

      同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大了两水后备水源地及农村重点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快了吉石坝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全面启动东江污水处理厂异地扩建工程;进一步加强矿区环境整治及环境污染,防止河道水污染;城区燃煤锅炉、汽车尾气排放、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10天以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均控制在计划指标内,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社会事业】2016年,省市区确定的民生实事基本完成,物价持续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3%。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建村级幼儿园5所,实施洛塘中心小学等改造农村薄弱学校项目74个,投资6340万元,其中已完成71个。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卫生计生机构整合,争取资金1000万元,改扩建乡级卫生机构6个,建成65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79%,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符合政策生育率96.79%,人口自然增长率8.2‰。全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46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建立城乡低保动态规范管理机制,发放城市低保补助资金6273.55万元、农村低保补助资金18063.7万元、五保供养补助资金1431.32万元,医疗救助、双拥优抚、救灾救济等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制度运行良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供稿:徐渊)
 来源:武都区史志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武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武都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